何曉東
摘 要:在智能電力網輸送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無法避免的損耗,嚴重影響了人民以及國家的正常用電,且用戶對電力需求更大,如何減少降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分析降損的技術以及關鍵設備技術,制定有效的措施,改善線損情況。
關鍵詞:電網智能降損;技術措施;關鍵設備
1 線損產生的原因分析
1.1 技術方面原因
①線路損耗。在電網規劃中,存在不合理,且電源點偏離負荷中心,長距離進行輸電中會產生嚴重損耗,或因線路分布不合理,供電路途過長或迂回,而產生的大量損耗;②導線截面不均,線路長期出現過負荷運行或空載,不能使其發揮最佳運行狀態而產生損耗;③因長期使用,輸電線路出現線路老化、瓷件污穢導致絕緣力下降,難以有效防止損耗和泄露。
1.2 變電主設備的損耗
①高耗能主變壓器不能得到及時更新改造;②運行方式不合理,主變壓器不能按照經濟模式運行,導致輕載運行或過負荷運行,產生損耗;③在變壓器以及線路傳輸過程中,嚴重的無功穿越,無功補償不足,功率因素較低,電壓質量差,增強了有功損耗;④主設備存在嚴重老化情況,以及問題不能有效解決等原因而導致介質受到嚴重耗損,增加接頭設備線之間的點阻力,增加了損耗。
1.3 配網損耗
①配電變壓器與負荷之間差別較大,出現“小馬拉大馬”或“大馬拉小車”,增加了損耗;②配電變壓器安裝不當,遠離負荷中心;③低壓無功補償存在不合理,低谷過量補充,高峰補充不足;④電壓等級設置存在較多不合理,不能及時更換變壓器;⑤低壓線路存在三相負荷不平衡情況,低壓線路過過長而導致末端壓降過高,接戶線過長過細,均導致損耗不斷升高。
1.4 計量誤差損耗
①電流互感器角誤差沒有按照規定要求,且二次壓降以及線截面均不符合標準規定;②計量設備容量大以及用電負荷小,出現空載或輕載計量,存在較大誤差。
2 智能電網降損措施
2.1 技術措施
降低線損的措施包括增加投資改造電網技術和在不增加投資基礎上改善電網運行模式。
2.1.1 加強電網改造
在電力運行模式中,存在一系列的不合理,如線路布局不合理,導致供電路途過長問題;電源點離負荷中心較遠,長距離輸電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損耗;送變電的容量不足,極易出現卡機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供電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產生嚴重影響,增加了電網損耗。為減少電力損耗,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原則,有必要進行電網建設。在電網建設工作中,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注重安全性,工作重點在于最大限度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堅持協調、安全以及節約發展,滿足經濟社會的正常發展需要。在優化電網結構的同時,改進電網技術的裝備水平。實現高效用電,安全用電,減少用電損耗。同時做到合理配置電力資源,在電力管理中采用新材料,應用新技術。
2.1.2 合理實施無功補償,提高電網的功率因素
根據補償方式可將無功補償劃分為分散補償以及集中補償。
分散補償:電力用戶所使用的設備多數功率因素較低,為提高功率因素,將電力電容器安裝到電力用戶的變壓器低壓側,其補償原理與變電站的無功補償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用戶一般實施隨機補償,利用無功補償裝置保證電網功率因數接近0.9,減少10kv配電線路的電能損耗。
集中補償,將無功補償裝置安裝到變電站低壓側,其安裝的容量根據高峰負荷的無功功率平衡時進行計算,其安裝的目的在于可以根據負荷的功率因數高低對電容器進行合理調整,減少輸送無功功率,減少電網中的損耗。
2.1.3 做好電網建設工作,更換高耗能設備
導線的截面積越小,則其電抗與電阻越大,兩者之間呈反比。在輸送相同容量負荷下,其無功以及有功損耗較大。目前,配電網中,存在部分線路截面小,負荷重等情況,導致線損情況嚴重。且配電網中存在相當數量的高耗能配電變壓器,其短路電壓百分比、空載電流百分值、短路損耗等參數值普遍偏大,根據這些情況,有步驟、有計劃的規劃電網線路,進行配電設施技術改造。
2.2 管理措施
2.2.1 對比理論線損與實際線損情況
作為線損管理的最基本資料,線損理論分析以及管理構成分析線損。強化線損理論計算,對比實際以及理論線損之間存在的差距。若理論線損高于最佳線損,則表明線路管理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電力網運行不經濟;若統計實際線損高于理論線損,則表明在電力網管理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應針對其中存在的超查核對情況進行準確核對,確保無誤,減少線損。總之實施定期線損分析工作,可明確其中存在的問題,而后針對這些問題采取有針對性措施進行改進,推動線損管理工作完善發展。
2.2.2 加強計量管理以及電網運行檢修質量管理
做好必要的計量管理工作,首先應完善計量管理制度,嚴把計量關,合理設計計量容量,減少誤差。同時充分發揮電力部門的檢查工作,嚴格查處其中存在的漏電以及偷電現象,規范用電市場。提高設備檢修質量好,管理線損情況。實施高質量的檢修,可有效保證電力運行系統中的各項工作可順利進行。在春秋電路檢修工作中,認真清掃障礙,合理安排檢修。同時也可采取承包責任制,減少線損情況的出現。
2.3 建設完善的線損管理體系
隨著國家電網事業的不斷快速發展,在線損管理過程中,職能式組織結構中的種種弊端逐漸顯現出來。在電網過程中要求的經濟高效經常會忽略。健全線損管理是相當重要的,首先應建立健全的管理體系。由領導親自監管,不同電力部門共同參與,以及各供電所線損人員,形成一個三級共同管理的線損網絡,嚴格執行電網的監管工作,完善用電過程各個環節,形成一個完整高效的管理體系,保證線損管理工作的高效進行。
參考文獻
[1]趙霄鵬.智能電網線損分析及降損措施的研究[J].中國信息化,2013,64(4):558-559.
[2]岳林珊,孫清濤,葉莉來.關于智能電網輸電線上降損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2,63(23):884-885.
(作者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簡陽市簡州供電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