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鵬
摘 要: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是一門專業性,科學性,客觀性,嚴謹性很強的一門專業學科。針對其這樣的專業特性本文綜合的分析了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現實發展狀況,對該專業的專業人才的教育培養方面做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希望能夠為我們國家的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培養出行業所需要的高端型專業型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機械制造與自動化;課程編制;專業建設;工程綜合素質
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是我國工業化產業的根本基礎,機械設計與自動化專業背負著為機械制造業輸送專業技術型人才的重大責任,專業人才的培養直接影響著產品質量的好壞,也直接的關系著我國的機械工業的整體的發展水平。在教育教學中,要并不斷的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著重培養出具備理論與實踐兼備型的綜合型人才。
1 明確培養目標,制定有特色教學計劃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計算機信息化高新技術被不斷的應用,滲透,融合到機械制造產業當中來,這完全的改變了傳統的機械工程自身的涵義,并且有了從本質上的改變。現在的機械企業不僅僅需要該專業的學生具有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的基本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還要具備在生產企業前線能夠進行機械制造產業范圍內的技術研發,設計創造,運營管理及銷售溝通的能力,所以在社會市場經濟競爭如此激烈的背景之下,就應該在現代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指導之下,把培養綜合素質實踐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打造可以和現代新時期和此專業相適應和現代發達科學技術相融合和經濟發展大環境及資源因素互相和諧統一的科學合理的系統教學計劃。要依次的進行公共課程教育,專業課程教育,及實踐操作訓練這樣的教育培訓過程。這樣就能夠達到學生具備基礎公共性知識又具備個性方面的培養。
2 優化和完善課程教學內容
在對機械專業人才的素質教育的課程編制時,要依據其專業所指定的培養目標及學生的整體知識結構來指定教育課程。并且要遵照重基礎,全方位,強實踐的原則,來對編制的課程整個體系結構施行優化和完善,對課程進行精選,突出專業的特點,特別要重視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和機械工程實踐相結合,與現代社會中的熱門現象問題緊密聯系,堅定的按照研究,實施,優化及完善同時進行的策略來進行機械專業的課程體系的構建。通過對專業課程體系的不斷優化,把公共基礎課和工程技術及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三者之間的比例更加的合理化,各個系統的課程體系之間的關系更加的協調和規范。在實際的教學當中要不斷的引進關聯專業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技術方法,不斷的增加和豐富教學內容。機械設計制造和自動化專業作為一門比較傳統的專業,但同時其也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專業學科,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的科學技術在機械制造業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所以在編制專業課程體系時,在傳統理論知識學科的基礎上,有開設了現代設計方法,先進制造技術,及工業機器人等課程,來完善專業課程體系。使專業人才的培養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傳統與先進創新相協調共同發展的目的。
3 重視畢業設計,增強實踐教學
機械設計與自動化專業教學體系所包括有課堂實驗,課堂設計,綜合實習,畢業設計等階段。在學生的實施實習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進一步的加強,能夠更直觀的體會和感受理解基礎的理論知識,在實習階段學生在參觀和了解生產現場時,通過與具備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工人師傅的學習及專業職業工人的技術講解,學生就能夠學習到實際的專業知識技能,還能夠提高與人的溝通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看到工人師傅的敬業精神及優秀的專業素養等,這些都有助于學生的整體的綜合專業素質提高。在安排學生進行實踐性教學時,在進行專業基礎課及專業實驗課的同時安排學生進行集中性的實踐教育環節。在工程中心中進行實踐訓練,進行科學規范化的實踐訓練,加強機電結合力度,適量的加設一些現代加工技術的操作訓練,進而還可以促進實習基地的建成。進行以學生為核心的集體自助性實踐教育措施及課外科學技術研發等活動。支持和提倡學生的技術創新活動,重視學生來參加到教室的科研項目當中來,建立學生學習課外研發小組,積極指導學生的自主技術創新實踐活動,把學生的創新成果與課堂教學緊密的集合在一起,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和能力。
4 加強師資力量方面的建設
談機械工程的素質教育,最根本最基礎的實施者就是教師。從事機械工程專業的教師最基本要具備機械工程的專業知識及專業素質和機械工程的實踐體驗。在教師具備理論知識基礎和教師職業素養的基礎之上,還要增強對教師在機械工程教育上的意識培訓,讓教師真正的體會和了解機械工程教育的重大意義,掌握機械工程教育工作的策略及原則。針對專業課教育的教師,要求其高學歷,并且要有在機械企業或者科研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人員為主,要具有相當豐厚的實踐經驗。還應聘請企業當中的高級工程師來作為學生的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能夠讓學生真正直接的感受到企業的專業人才的高要求及企業的實際工作模式,建立開放式的教師隊伍模式。
總而言之,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在這滿城的過程當中不斷的探索和改進培養方案,計劃,不斷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總結經驗,與現代社會企業發展需要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相結合,在實施的進程當中接收來自各方面的意見反饋,并進行分析和總結,不斷對教育整體結構進行優化和完善,努力的為我國機械工程產業培養出綜合型高素質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高峰.創新人才與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3-7.
[2]鄧奕,寧立偉,倪小丹,等.機械類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比較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6(1):73-75.
(作者單位: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