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 要:作業療法中認知功能障礙訓練的教具對于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傳統教學中進行認知功能障礙作業療法訓練時缺少形象生動的教具,內容抽象苦澀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文章中依據認知障礙的分類分別針對性的設計了形象生動的教學教具,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了教學,也可應用于臨床促進作業治療。
關鍵詞:認知功能障礙;作業療法;教具
康復治療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發展起來的。我國康復治療的開展,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康復醫學在高等教育中的設置也較晚,故康復醫學教學仍處于發展階段,還沒有建立非常完善的教學系統,對一些抽象內容的教學更缺乏相應的教具,影響教學效果。
作業治療是康復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日常生活活動、手工操作技巧、休閑娛樂活動等有目的性的作業活動,最大限度的改善和恢復患者軀體、心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功能,提高其生存質量,促其早日回歸家庭、重返社會的一種康復治療技術和方法[1]。作業治療對認知障礙療效明顯[2]。作業治療的器械和設備較簡單,但種類繁多,教學過程中的教具也比較缺乏。但在康復治療的教學過程中,作業療法所需教具占的比重相對較大,其中優以認知功能障礙的訓練較抽象,學生也難以理解。認知功能因大腦及中樞神經系統障礙而出現異常稱之為認知障礙,是腦卒中、腦外傷及各類癡呆患者常見的神經心理學癥狀。臨床上以注意障礙及記憶障礙多見,作業治療對其有較好的治療效果[3]。在這種形勢下,則需研制一些內容豐富生動,學生感興趣的教具,以滿足教學所需。文章就認知功能障礙中各種訓練內容進行了如下的教具設計:
1 注意障礙
注意障礙是指當進行一項工作時不能持續注意、注意持續時間短暫、容易分散,常是腦損傷的后遺癥。比較常見的是不能充分地注意,但對簡單刺激有反應,如聲音或物體,較嚴重的注意問題包括不能把注意從一件事轉到另一件事上,或分別注意同時發生的兩件事情。大多數腦損傷患者常抱怨在一定時間內不能做一件以上的事情,不能同時處理一項以上的活動[1]。
腦損傷后注意能力將會降低,具體表現為: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活動變得困難;較容易和熟悉的活動可能需要更多注意;覺醒水平降低行為表現慢在所有活動中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覺醒水平增高導致緊張,可干擾復雜活動的行為表現。
注意障礙的訓練要對注意的各個成分進行從易到難的分級訓練?;炯寄苡柧毎ǚ磻獣r訓練,注意的穩定性、選擇性及轉移性等訓練。內輔助訓練調動患者自身因素,學會自己控制注意障礙的一些方法。適應性調整包括作業調整和環境調整。
所以注意障礙的及時糾正有助于記憶、學習、交流、解決問題的等認知障礙的有效治療。對于注意障礙的教具的設計也應以上面問題為主,只有糾正了注意障礙,記憶,學習,交流,解決問題等,認知障礙的康復才能有效進行。
針對以上注意障礙的臨床癥狀及特點結合以往的教學和學習經驗,我們從以下3個方面設計了如下的教具:(1)信息處理方面的訓練:采用興趣法和獎賞法訓練,選擇患者較為熟悉的如下棋、打牌之類的游戲刺激和強化患者注意的保持;(2)認知技術為基礎的訓練:①采用刪除作業的方法訓練其注意力和運動速度。我們設計的是卡通刪除圖;②時間感和反應時訓練,我們自行設計了打地鼠游戲機,計算擊中頻率和反應時。(3)分類訓練:為提高患者不同程度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采用不同的教具進行以下訓練。①連續性注意障礙的訓練,制作連線圖用連線法進行作業訓練。②選擇性注意障礙訓練:制作大量的卡片,上面印有不同的易辨認的卡通圖片。③交替性注意障礙訓練,采用撲克牌,給出一定數量的牌按不同的口令進行分類,并隨時更換口令。
在以上改善患者注意力的教具設計上,依據注意障礙分類的不同,在教具設計的過程中也進行了分類,也本著使教具豐富多彩,內容生動有趣的原則,進行設計,并逐一加以細化,更方便教師簡單直觀的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記憶障礙
記憶障礙指個人處于一種不能記住或回憶信息或技能的狀態,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暫時性的記憶障礙。記憶包括識記、保持、再現,與神經心理功能有密切關系[1]。記憶障礙會阻礙患者的整體康復進程和影響日常生活的獨立性,導致生活質量嚴重下降[4]。記憶障礙的康復日益得到重視。
記憶障礙的作業治療通常包括內部法和外部法。內部法包括無錯性學習和助記術:無措性學習強調的是對無錯訓練進行強化,灌輸的任何訓練都是正確的,比如一個詞意的解釋不可模棱兩可而是要準確無誤是非分明的給予解釋;助記術我們采用視覺模擬教具,借助電腦技術,模擬患者易忘記的事物,并加以聯想法促進其記憶的恢復。外部法包括信息儲存和環境適應,可利用教具從外部下手,做一些方便為患者提供提示性信息的教具,對提示性物品的設計有其獨特的要求,第一,可攜帶,并能容納較大量的信息;第二,使用時間較長;第三,應易于操作,使用簡便;第四,被提示的信息有特異性[1]。對記憶障礙教具的設計要利用可利用的一切,可發明的一切,為患者助記。
3 失認癥
失認癥是由于大腦功能損傷所引起的,非因感覺功能缺陷、智力衰退、意識不清、言語困難、以往不熟悉等原因而引起的面對某事物不能以感官感受而加以識別的癥狀[1]。
臨床常見有觸覺失認、視覺失認、聽覺失認、身體失認、空間關系辨別障礙等。
對于觸覺失認的患者,教具的設計主要通過外部的觸感,加強患者對于感覺的認知,加大感覺的輸入,變換材質、物體種類,我們制作一個卡通娃娃,然后用不同的材質布料制作娃娃的各種外套,誘導患者選擇不同材質的服裝為布娃娃更換服裝,引發學生的興趣。我們根據失認癥患者的共性,還設計了幾種典型的教具,在教學過程中方便學生的作業療法的學習。
聽覺失認,則加強對于聲音的辨別,加強聲和發聲體之間的辨別和聯系,如:吹口哨--哨子,鈴聲--鬧鐘,狗叫--卡通狗;
視覺失認通過強化感覺-運動如用通過梳頭來辨認梳子;或在物品上貼標簽強化認知。使用不同種類的教具,加強患者的視覺體驗,并促進對學生的直觀教學;
軀體失認的患者通過給予不同材質的教具刺激,加強對于軀體以及本體覺的感受等,通過幾種典型的教具(如粗糙的麻布刺激待訓練的軀體;特制的帶有粗糙面的鍵盤用手指反復按)的應用,幫助患者恢復功能,在教學過程中,也更直觀的幫助學生理解教具的不同用途。
4 失用癥
失用癥又稱運用障礙,是在無智能障礙、理解困難、感覺障礙、運動障礙,肌強直及共濟失調的情況下,患者不能準確執行其所了解的有目的的動作。如不能按照要求去作伸舌、吞咽、洗臉、刷牙、劃火柴和開鎖等簡單動作,但病人卻能自發地做這些動作?;颊卟荒苷_使用物品,且不能描述其功能。如要求用某物品進行一系列技能性運動,失用癥患者可以對動作進行描述,并知道該做什么,但卻不能按指令去做,甚至根本不進行嘗試。分為意念性失用,意念運動性失用,運動性失用,結構性失用,穿衣失用。
失用癥的康復教具種類繁雜,所以需要研制出簡單易學易操作的教具,方便學生的學習,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根據失用癥的特點,在教具研制過程中注意了給予觸覺、本體覺、運動覺的輸入,并且貫穿動作前及整個過程中。教具設計加強患者對于教具的感覺,并且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適宜的場景中運用。
5 研制的教具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我們應用實驗課教學質量調查問卷(學生用表)對30名康復治療學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更偏愛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具的使用,認為這樣學習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并且現有的教具資源略微缺乏,可以加大教具的利用力度。
6 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精神壓力越來越大,精神疾病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各種先天性及后天性的原因,認知障礙的情況也變得多見,所以認知障礙教具的研發具有較大的市場前景。經濟水平的進步,人們文化知識的提高,使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吃飽穿暖的生活,而是追求品質生活,更多的注重如何生活的更健康,生活的更好,會更注重康復,中國的康復醫療起步較晚,市場相對空白,在未來,康復會迅速發展,康復醫學教具種類日漸繁多,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本文中設計研究的認知障礙的教具,內容直觀、豐富生動,操作簡單,使用安全,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閔水平,孫曉莉.作業治療技術(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張慧麗,惲曉平.注意障礙康復訓練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6):535.
[3]林永清,王追琴.作業療法對改善老年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全科臨床與醫學,2015,(10):171.
[4]高明明,惲曉平,張慧麗,等.記憶障礙康復訓練的療效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6):527.
(作者單位:山東英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