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蜀湘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社會的各個領域中都開始應用了網絡技術。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的最高層次,網絡在高校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既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同時也給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帶來了消極影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員要認識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各種措施發揮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消除網絡的負面影響,并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分析了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并提出了網絡時代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逐漸進入了網絡時代,而高校作為信息化程度較高的教育領域,信息的接受量非常大,由于信息太多并且良莠不齊,信息的接受途徑也多種多樣,因此大學生在接受信息時很容易遇到很多不良信息,給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帶來嚴重的影響,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進而構建出積極的網絡文化環境。
一、網絡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不但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和快捷,同時也給人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網絡文化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也是如此,它既有積極作用,也存在著負面影響。
1.網絡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1)網絡的出現讓思想信息交流平等、自由、全面、及時,有益于進行自我教育。信息傳播的交互性,使受教育者不再是被動的接受教育,還可以就自己的疑問在網上進行主動的檢索查詢,尋找答案,進行自我教育,培養自己的自主意識和參與意識。信息網絡的出現和發展為充分發揮高校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網絡信息的共享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豐富。網絡超時空傳播性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時獲得大量的新信息,從而使工作更具有說服力、針對性和實效性。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網絡共享資源,把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大量多媒體信息引入到教學過程中,擴大教學信息量,增強教學效果。
(3)網絡的眾多功能使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網絡提供給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集成式的服務,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活力。網絡技術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現代化手段,它將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集成加工,將過去呆板、單調的理論說教、平面展示變成了圖文并茂、如臨其境的趣味教學,提高了教學的直觀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網絡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
(1)在世界觀方面,價值導向多元化、政治觀念淡化。互聯網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互聯網己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國內外的敵對勢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們黨和政府爭奪群眾,爭奪青年。[1]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正是通過網絡滲透,對高校學生的政治觀、價值觀產生不利影響。由于網絡多元性特點,缺乏主導性,各種思想、各種價值觀都活現在網絡中,使甄別信息能力有限的學生有時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將增加維護教育主權任務的艱巨性。
(2)在人生觀方面,個性主義膨脹、以自我為中心。由于網絡的隱密性和現實關系的復雜性,使得相當一部分高校學生在網絡中的行為與現實中的表現有很大的差異,他們更愿意選擇與網友交往,極力回避現實的人際關系,變得與現實社會相隔離,不利于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這將給思想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的挑戰。
(3)在道德觀方面,道德意識弱化、道德人格缺失。網上不文明、不道德的現象也日漸增多。由于網絡開放性特點,缺乏監控性,導致了一些文化糟粕的傳播。“黃色信息”、“黑色信息”等網絡中的信息“垃圾”,嚴重影響高校學生的是非判斷和行為選擇。網絡“高速公路”上無國限、無海關,信息流通,無需“驗關”,不限時空,不限速度,不限容量,來去自由。[2]各種不同的文化、觀念在網上交匯,信息的多元化導致高校學生的思想混亂,道德意識淡化,從而進一步影響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
(4)極度迷戀網絡,使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高校學生是戀網成癮的敏感人群,迷戀網絡荒廢了學業。一些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中不能自拔,使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這將影響到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二、網絡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對策
1.建立高素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
高校要選拔一批政治覺悟高、業務精、作風正、德才兼備的中青年干部充實到這支隊伍中來,使政工隊伍不斷地得到新鮮血液的補充,保持新的活力。同時要牢記教師的主導地位,引導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網絡時代,高校學生能夠十分方便地接收各方面的信息,其間不只是正面的信息,可能還有許多負面的信息。因此,高校還需要培養一支既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又有一定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復合人才來擔當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應加強自身的網絡知識技能學習,樹立現代科技意識,充分借助網絡技術的支持,采用聲、文、圖并茂的綜合表現方式來表達教育內容,增加教育信息容量,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實效性。
2.加強校園網絡制度建設
高校要結合教育教學和學生自身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網絡管理制度。要大力開展網絡文明工程建設,倡導網絡先進文化。建立一支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網監隊”,加強對校園網的專人監控,采取有效的技術手段限制、剔除那些思想反動和低級庸俗的信息,對違規違法者進行教育與處罰,使大學網絡文化規范發展。
3.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的宣傳力度
面對龐大的學生群體,思想教育工作同樣需要廣泛的宣傳陣地。報刊、雜志、教學科研成果曾經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有力的宣傳陣地,但隨著網絡的普及,高校學生對于網絡這種宣傳方式越來越青睞。積極運用網上大量的正面材料,增強正面宣傳的影響力,更好的影響學生的思想,指導他們的現實行動。高校應增強“網德”教育、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引導高校學生對網絡信息持揚棄的態度。促進高校學生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建立網絡道德規范。
三、結語
網絡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前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充分的利用網絡技術來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網絡對學生的消極影響,進而構建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大新.淺析網絡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 改革與開放,2010,14:153-154.
[2]梁高全,姬娜,陳嫚嫚.網絡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探析——以網絡“曬”現象在高校的影響為例[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6:19-20.
(作者單位: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