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怡
編者按:德國偉大的科學家和哲學家萊布尼茨(1646—1716年)不僅改變了科學和哲學的歷史,而且生前與身后都充滿謎團和故事性。今年是其逝世300周年,世界各地相關機構都舉辦了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2016年7月17—23日,在德國漢諾威隆重召開了由國際萊布尼茨學會、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和漢諾威萊布尼茨檔案館等聯合舉辦的“第10屆國際萊布尼茨大會”。本屆會議的規模遠超于以往,與會者達400多人,中國學者也是人數最多的一次,達16人。大會的論文在會前就編輯了5大冊,會后還有2冊在編輯中。此處刊發的一組文章即是從中國代表向大會提交的材料中遴選的。萊布尼茨生前對遙遠中國的了解和熱愛是無人可以匹敵的。本刊愿借此紀念這位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然而卻一直未能親眼目睹中國一眼的偉大“知音”。
[中圖分類號]B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6)06-0120-13
萊布尼茨是進入中國較早的德國哲學家之一,中國學術界對萊布尼茨的研究也有近百年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萊布尼茨思想的研究愈加重視。萊布尼茨是西方理性主義傳統的重要代表,他和他的學生沃爾夫一起構建的萊布尼茨-沃爾夫體系,使整個德國哲學形態變成了西方哲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使萊布尼茨的哲學變成德國哲學的一個主要來源和樣板,今天仍然被看作是中國哲學研究的典范。
一、萊布尼茨研究在中國
在中國,我們所了解的萊布尼茨與羅素有很大關系。羅素出版過一本專著,即《關于萊布尼茨哲學體系的評述》,這本書是對萊布尼茨的批評。作為一名經驗主義者,羅素站在經驗主義立場對理性主義哲學提出批評,這個工作引起了國內哲學界對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之間關系的極大關注。由于羅素對萊布尼茨的評述,20世紀80年代起,武漢大學的陳修齋先生,以及他的助手和弟子段德智教授就對17—18世紀的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做了比較研究,出版了研究專著《歐洲哲學史上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同時,他們還翻譯了羅素的評論性著作,也陸續翻譯出版了萊布尼茨的一些其他的著作,包括《萊布尼茨與克拉克的論戰》和《萊布尼茨書信集》等。這些對國內的萊布尼茨研究起到很大推動作用。進入21世紀后,萊布尼茨研究也被列入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的重點發展方向。在劉孝廷教授帶領下,培養了一批從事萊布尼茨研究的碩士和博士,對萊布尼茨研究團隊的建設起到頂梁柱作用。在此基礎上,2013年北京師范大學批準成立了“中德萊布尼茨國際研究中心”,由此形成了穩定的研究基地。來自德國萊布尼茨著作編輯委員會的李文潮教授加盟該中心,成為中心的德方主任。中心成立后,中德雙方密切合作,在學術交流、師生互訪、舉辦國際會議,以及開展研究項目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在萊布尼茨的哲學、科學、宗教,以及萊布尼茨與中國的關系等領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
二、關于萊布尼茨的哲學與科學
萊布尼茨的哲學與科學對人類思想發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他更大作用是在科學上。萊布尼茨的哲學研究在當時的歷史階段,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理性主義觀念,但這些觀念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幫助他更好地推進科學研究。所以,科學研究應當是他哲學研究的一個最重要的驅動力,他的哲學研究是為了更好保障他的科學研究。單子論思想并不能被看作他對哲學的最大貢獻,相反,他在哲學上的最大貢獻應當是他關于科學的哲學思想,單子論僅僅是為了滿足那個歷史年代的神學要求。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萊布尼茨稱為17—18世紀的科學哲學家。如果說我們對他的單子論和天賦觀念論等的興趣,僅僅是一個哲學史研究,出于對歷史的興趣,那么,對他的科學哲學思想研究就不是歷史的,而是當代的。
從歷史研究的角度看,萊布尼茨的理性主義哲學應當被看作是普遍采用分析方法處理傳統哲學問題的一個典范。經驗主義哲學的一個最大弊端,就是僅僅滿足于對觀念的經驗來源的考察,缺乏對觀念的普遍性理解。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萊布尼茨在邏輯學和數學領域所做的研究,推進了當時人們對于觀念的普遍性理解。萊布尼茨的普遍語言觀念就是滿足知識的普遍性要求,由此對哲學觀念給出規定。在這個前提下,萊布尼茨的思想具有非常現代的意義。雖然萊布尼茨生活在18世紀之前,而現代化的觀念是在18世紀以后才出現的,但我認為,萊布尼茨的思想實際上是很現代的。萊布尼茨所鍛造的很多思想對后來分析哲學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維也納學派提出的統一科學觀念,在萊布尼茨那里就已經提出來了。所以,維也納學派在1928年所發表的《科學的世界觀》這篇宣言中,就把萊布尼茨的思想作為他們哲學的一個主要來源之一。由此可見,萊布尼茨的思想對后來哲學的發展,尤其是對分析哲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19世紀末,李凱爾特和狄爾泰等人提出關于人文科學與精神科學重要性的問題,堅持區分精神科學與自然科學。在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人文科學與精神科學仍然處于一種沖突、矛盾、隔閡之中。如今的人文科學衰落,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人文學科不重要,或人們不知道人文科學的重要性,而是因為現在的人文科學里缺少科學主義的精神。從事人文科學研究的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里面包含了厚重的科學主義,沒有強調科學主義對人文科學的奠基作用。這種科學主義就是亞里士多德意義上的對人類知識普遍性要求的科學主義。精神領域中的困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找不到一個普遍的出路,而萊布尼茨的哲學或者萊布尼茨的科學哲學思想可以為我們當今解決精神科學所面臨的困境提供幫助。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中德萊布尼茨國際研究中心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