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
1985年丹·加伯(Dan Garber)的“萊布尼茨與物理學的基礎”一文公開發表,“另一個萊布尼茨”成為學界關注的新焦點。學者們對萊布尼茨的生物、有機形體和機器概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著研究的深入,萊布尼茨獲得了一個嶄新的身份——生命科學研究者。在《新系統》(New System of Nature,1695)一書中,萊布尼茨首次提到自然機器的概念,以及自然機器和人造機器的區別。
一、萊布尼茨時代的機器
距今3萬到1.5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們發明并且完善了弓箭,可以說,這就是最早出現的機器。追溯到萊布尼茨的時代,機器延續著符號形式上的意義。人們制造并使用機器,因為機器是一種比人類手工更加有效、更加強大、更加完善的存在,它們可以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防御自然、提高效率、增加食物。
芒福德(Lewis Mumford)在其《機器的神話》一書中對機器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且對機器的演變和應用進行了反思。芒福德強烈反對將人類描述為“使用機器的動物”。他認為,并不能說人類的歷史是由于工具和機器的演進才得到發展的。在芒福德看來,人是價值優先和自我優先的統一體,是卓越的思維勞動、自我掌控以及自我設計的動物[1](p.9)。人類所有的行為都出自其自身的機體需求,并且最終對自身負責。同時,這種由一個一個的個體所組成的行為,更多、更深層次,并且更廣泛地影響著社會組織。只有當人滿足自身的需要并且能夠提高自身需求的時候,他們才會對周邊環境有更多的感知,并且對外部世界做出些許貢獻。
在芒福德看來,直到工具的制造被語言符號、審美設計,以及社會性的傳播知識所改良的時候,才可以說人類制造工具的行為是獨特的、有價值的。因此,并不是人類的雙手,而是其大腦,造成了這種深刻的區別。由此可見,人類制造工具和機器,不僅僅是為了打獵和自我保護,同時也是為了滿足他們自身的意志和愿望。它變成了一種人類實現自身渴望和潛能、擴展生理局限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對于芒福德而言,工具技藝可以說是生物技術的一個部分,即人類為了生存所需要的全部機械設備。
事實上,這種觀念正是萊布尼茨早已持有和踐行的。萊布尼茨生活在由古代機械向近代機械邁進的轉折時期,機器思想發生巨大轉變,機械技術發展迅速。為提高生產效率,解決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困難,萊布尼茨本人就設計了很多機器,諸如能夠實現簡單四則運算的計算機,能夠加密和解密信件的密碼機,能夠自動校準時間的計時裝置等??梢?,萊布尼茨的設計理念在提高勞動效率和生產率的基礎上,已經拓展到嘗試發明一種不依賴外部環境而自我滿足的獨立的機器。他探索著宇宙的奧秘并且將之視為有益于人類的最好途徑。
1680—1685年間,萊布尼茨接任哈茨礦山工程師的職務,致力于礦井的技術革新。在此期間,為解決礦井底部的積水問題,萊布尼茨設計了一種不受風向影響的水平風車。為了風車能夠更好地工作,他設計了一系列小的零部件以提高效率,如能減小摩擦力的滾動軸承,能控制轉速的自動調速器,能節約能源的上下封閉的圓錐形輸送管,等等。盡管由于種種原因,萊布尼茨的很多計劃未能最終實現,但從他的設計和發明可以看出,萊布尼茨的發明集系統性、學理性和同一性于一身,他所制造出的機器不再是簡單的工具設備,而是高度復雜、由不同部分組成、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的復雜機器。
二、萊布尼茨對自然機器和人造機器的區分
經由哲學思考和實踐探索,萊布尼茨將機器進行了開創性的區分:自然機器和人造機器。對于萊布尼茨而言,自然機器是一種由上帝制造的神造機器,而人造機器則僅僅是來自于人類智慧和工藝的產物。因而自然機器盡管不具有絕對的完善性,但它自身中含有能夠確保其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完善。它們是獨立、自足的。自然機器具有無限層級的內嵌式結構,以至無窮。萊布尼茨將自然機器稱為神造機器,一方面,“神造”是指其最初的來源僅僅并且直接的來自于上帝;“機器”是指其無須上帝的任何持續創造或者任何諸如上帝般的原則以確保其獲得一種合適的理解[2](pp.135-136)。
自然機器與人造機器的區別最早出現于1695年《新系統》。萊布尼茨認為,人們由于缺乏對自然權威的充分理解混淆了自然機器和人造機器,將二者的區別僅僅視為大小上的差別。他指出,只有在他的體系中可以看出,即使在神圣智慧中最微小的產物與人類智慧中最偉大的杰作之間仍然有區別,而這種區別并非是大小,而是類的不同[3](p.142)。自然機器和人造機器分屬兩個不同的系統,它們在本質和屬性上各不相同。真正的個體是絕對的、邏輯在先的,并且不是有任何附加的部分,所組成。因而它是人類技能無法企及的,只能由神圣智慧所造。
在萊布尼茨看來,一個有機形體與一個鐘表的區別就在于其構成上的復雜性,當然,有機形體本身也是缺乏一個單一、主導的能動原則的。然而,從形而上學的層面上講,一個有機形體總是被動物或有形實體的靈魂或者形式所主導,在物理層面上,有機形體與非有機形體的區別只在于有機形體的無限復雜性:有機形體本身及其所有的部分,以及部分的部分以至無窮,都是自然機器。萊布尼茨認為,就有機形體本身而言,它只是一種特殊的集合體,只有有機形體與隱德萊希的組合才是“一”本身,這樣的統一體區別于許多實體的簡單集合體,正如在一個動物和一個獸群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隱德萊希作為能動性的原則,總是自然地激活著有機形體。
三、自然機器的內涵
在《新系統》中,萊布尼茨對自然機器進行了描述。他認為,自然機器內部包含無數小的機器,并且不會受到任何破壞。自然機器的最小部分仍然是一個機器,并且無論它經歷怎樣的過程,都始終保持其同一性,那些看似的滅亡或消失,也只不過是不同階段的展開、擴大、集中或壓縮而已。
事實上,自然機器就是有機形體本身。有機形體與隱德萊希永遠協同存在,二者的結合構成一個完整的有形實體。每個個體不僅由無數其他的個體組成,并且這些個體之間存在著具有層級的內嵌式結構特點,這種內嵌式結構具有無限延展性。在《神義論》中,萊布尼茨寫道:“事物之間的聯結或者秩序,導致每個動物或者每個植物的形體都包含著其他的動物或者其他植物,或者其他活的、有機生物。因而個體之間具有從屬關系,并且每個形體、每個實體都服務于其他的形體與實體?!盵4](p.110)
這一內嵌式結構也決定了不能通過任何人造的方式制造或消除自然機器。自然機器只能由一種形式過渡到另一種形式,增長到無限大,或者縮減到無限小,但永遠不會突然出現或者消失。每一個自然機器都與其主導單子相結合,不同層級的自然機器擁有不同的主導單子,以至無窮。上帝創造了這個有機的世界,無論多小的被造物,都包含著無限多更小的被造物。這種內在的包含不同于人造機器各個部分之間的組合,萊布尼茨已經開始設計系統性、組合型的機器,如哈茨礦山的風車包含著滾動軸承、調速器、輸送管等組成部分,然而,這些部分自身不具備任何意義,只有組合在一起,才具有了為實現整體功能而存在的價值。相對而言,自然機器的完整性是邏輯在先的,這種一致性是絕對的,先于任何的組成部分而具有存在的內在必然性。
自然機器作為優于人造機器的更高級的存在,具有自足性和獨立性。萊布尼茨認為:“動物的形體是一種永恒運動的機器,或者更確切地說,它們是可以媲美世界上某種確定的、獨特的、永恒有機運動的機器。因而,只要有蜘蛛,就有織布機;只要有蜜蜂,就有蜂蜜制造機;只要有松鼠,就有跳舞機?!盵5](p.72)有機形體是自動、自足的機器。自然機器內部各個層級的小機器都包含有其自身的功能,而同時又作為組成部分,實現著機體整體的功能。因而萊布尼茨認為,有機性是更加精致、細膩的機械性。
萊布尼茨在自然機器概念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套獨特的有機哲學體系,這是在機械論思想占主導的時代具有前瞻性和開創性的新路徑。通過對自然機器和人造機器的區分,萊布尼茨將神圣性和復雜性歸還給了自然機器。
[參 考 文 獻]
[1]Lewis Mumford., The Myth of the Machine. New York, 1967.
[2]Justin E. H. Smith., Divine Machines[M], Princeton and Oxford, 2011.
[3]G. W. Leibniz., Philosophical Essays[M],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R. Ariew and D. Garber. Indianapolis, IN: Hackett 1989.
[4]Nicholas Rescher., Leibniz An Introduction to his Philosophy[M], Oxford, 1979.
[5]Richard T. W. Arthur., Leibniz[M], United Kingdom, 2014.
(作者系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萊布尼茨研究所哲學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