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旭
據報道,在德國出現新的養老模式,一些老人厭倦養老院或者和兒女一起生活,因志趣相投自愿組合在一起,過起同居的晚年生活。同居式養老能成為解決老年空巢問題的良藥嗎?
如何為空巢老人養老,世界各國正在探索破解這一世界性難題。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2000~2010年10年間,中國城鎮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農村由37.9%升到45.6%。2013年中國空巢老人人口超過1億。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陸續進入老年,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數將增加到兩億多,占到老人總數的9成。目前一些國家流行的同居(搭伴)養老,能成為中國解決這一問題的他山之石嗎?
搭伴互助
德國大約有8200萬人口,其中60歲以上老人占到總人口的23%。在大多數德國家庭里,兒女結婚后都不會和父母住在一起,于是德國的一些老人就自愿組合在一起,過起同居生活。
這些老人往往具有相同點,即家庭條件尚可、身體條件尚可,同時又對長期居住在養老院心存芥蒂,因此他們才會根據興趣愛好等相同點而自愿結為同居關系。
一般來說,標準的老人同居關系是這樣的:老人們集中住在一套或相鄰的公寓內,平時各吃各的飯,保持相對獨立的活動,每周要確保至少一次集體聚餐,同時在閑暇時間組織共同的集體活動,包括旅游、散步、購物以及文娛活動等等。而一旦同居群體中有人發生疾病或意外,照顧工作則由全體老人共同分擔。
當然,大量的同居關系中自然包括異性的“搭伙過日子”。這種異性同居可能是一對或者幾對住在一起。他們維持彼此的情感,同時沒有結成法律上的夫妻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量同居老人的出現,德國政府已經開始在興建老年公寓時注意征求老年人的意見,為了進一步方便老人同居養老,德國一些城市目前正對一些原有的老年住宅進行相應的結構改造,比如在改造時留出一間公共的會客廳。
由于同居日久,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經濟、情感等糾紛,沒有婚姻法保護的異性同居關系尤其可能出現各類問題,因此想同居的德國老人通常會事先制定相應的同居規則,比如在同居之前要公開各自的身體情況、疾病情況以及家庭子女情況等,此外還要在經濟花費和各自權利義務方面做出平衡妥善的分配。
同居養老有不少好處,比如能夠較好地老有所養,而且對老有所樂的解決也有針對性。老人暮年最怕寂寞,尤其是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同居式養老能夠在生活習慣、情感和閱歷方面較好地實現互助。
同居也可以跨代
當然,老人同居養老也面臨著不小的問題。比如說面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相同年齡段的同居老人,在面對這些緊急情況時往往力不從心,再進一步說,同居養老的核心是老人互助,而老人因為年紀導致的生理衰退,使得他們只能在自助有余的情況下有限助人,這就極大地限制了同居養老的效用,況且同居養老對老人個人的健康也有一定要求,對于那些行動能力受損的老人,同年齡段同居養老就不是一個好主意。
面對這種情況,法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家在同居養老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開展了年輕人與老年人的跨代式同居養老。
這種養老的前提是,老年人往往擁有生活積蓄,能夠有較為滿意的住房條件,而年輕人剛步入社會,缺乏積累,生活壓力大。雙方在物質層面存在互補的可能性。
跨代同居的基本形式是,老人以屋主的形式承擔一個或幾個年輕人的住宿,同時在正常租金的基礎上降價,而年輕人則在居住期間承擔一部分老人生活中不方便進行的生活活動,比如重體力勞動、照料疾病等等。實踐證明,這種跨代同居在一些生活成本較高的大城市往往很流行,而跨代同居能夠部分滿足老人對年輕一代的需求,因而近年來有進一步流行開來的趨勢。這種跨代同居的好處很多,包括年輕人在膝下的頻繁活動,會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生動,精神愉悅加強,同時年輕人行動迅速反應快,也能夠在老人遇到突發事件時及時給予必要的援助。
經過這些年來的跨代同居實踐,專家們給出了最重要的建議:跨代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年齡差導致的價值觀差別以及生活習慣差異,為防止跨代之間隔閡加劇,一個服務于跨代同居的中間人是必要的,這個人必須經常參與跨代同居老少間的瑣事調解。這個中間人可以是老人或者年輕人的親屬,也可以是當地所在社區的義工。
他山之石能幫咱們嗎
其實國內的搭伴同居養老,在進入21世紀后是很多老人的選擇,不過這其中大部分還屬于異性非婚同居。關于異性同居養老,在過去十多年里,法律及民政專家曾給予過很多關注。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既認識到異性非婚同居養老的一些優勢,也認識到一些弊端。
優勢不必再說,弊端則包括財產及經濟權責不明導致的糾紛、目前司法對異性同居并無相應法律保護導致的各類麻煩等等。同居導致的無證婚姻,引發諸如財產劃分、遺產劃分以及子女贍養問題等糾紛,這類情況是經常出現的。
而如今當我們探討同性及跨代同居養老時,以往這些討論過的弊端依然存在,而且還增加了一些新的困難,比如老人往往缺乏對詐騙或者其他違法行為的有效預防。目前一些日本跨代同居的老人已經遇到了這類詐騙分子,這些老人往往缺乏對風險的防御認知,面對一些詐騙分子冒充跨代同居的年輕人大獻殷勤時毫無抵抗之力,養老金被詐騙的事情屢屢見諸報端。
此外,同居又不可避免地帶來情感及人際關系上的矛盾與沖突,當發生齟齬時,國內同居老人尚缺乏及時有效的緩沖和調解力量,這些理應成為未來社區、居委會等工作推進的重點。
從目前來看,同居養老或可成為一種有益的補充,但是要從長遠角度實現對養老的有效應對,夯實社會基礎、充分實現老人年合法權益才是根本。
(責編:石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