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碭山縣周寨鎮居民老范的老伴去世,經人介紹老范與同為喪偶的女士朱某相識,二人相處幾個月后打算結婚。老范在周寨鎮街上有兩間門面房,為避免將來就遺產繼承發生糾紛,兩位老人婚前達成了一份“身后互不繼承遺產”的協議。2014年年底,老范因病去世,老范的子女來辦理遺產繼承手續時,朱某卻提出當初那份“互不繼承遺產”的協議,違反“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的法律規定,應屬無效,因此她也享有對老范遺產的繼承權。無奈,老范的子女只好向周寨司法所申請調解。
周寨司法所認為,我國《婚姻法》第24條的確有“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的規定,但同時該法第19條也規定了“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對婚前、婚后財產的權屬問題作出約定,當然也包括對身后遺產作出約定。可見,“互不繼承遺產”的協議并不違反法律規定。因此,本案中朱某既然簽訂了上述協議,那么就不再享有對老范房屋的繼承權。
通過向朱某宣講法律,朱某同意了兩間門面房歸老范的子女,但她又提出因當初與老范結婚,她與其子女關系不好,現在無處安身。經進一步調解,雙方達成了“兩間門面房歸老范的子女所有,朱某可無償居住至生命終結止”的協議。協議達成后,雙方到公證處辦理了繼承公證,隨后老范的子女也辦理了房產過戶手續。
現實生活中,老年人再婚阻力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遺產的歸屬問題。因為雙方一般都有自己的子女,一旦一方去世,繼子女和繼父母之間經常為遺產問題發生糾紛。而訂立婚前、婚后財產以及遺產歸屬協議,不失為防患于未然的好辦法。
(安徽 ? 劉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