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娟
【摘要】本文以當前倍受社會關注的政府職能轉變問題為切入點,就政府職能轉變的定義,新時期政府職能轉變的必要性、可能性及重要性等政府職能轉變內涵問題進行了深入探析;以期對我們更加科學、深入的認識政府職能轉變問題,促進政府職能改革工作的更好開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政府職能;轉變;內涵;服務型政府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與廣泛實施,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不論是在深度上還是廣度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時,社會行政管理領域的一些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在這些問題中最為突出的莫過于政府職能混亂與工作效率低下,逐漸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持續與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因此,深化政府職能改革,實現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迫在眉睫。為了使我們能更加科學、深入的認識政府職能轉變問題,促進政府職能改革工作更好的開展,筆者就政府職能轉變的必要性、可能性及重要性等政府職能轉變內涵問題進行深入探析。
一、政府職能及其轉變概述
所謂政府職能,也稱為行政職能,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國家及社會公共事務等進行管理過程中所承擔的職責及所具有或者發揮的功能,其主要由行政職能、經濟職能、文化職能和社會職能幾部分組成;政府職能發揮的過程,即是政府對國家及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過程,其是借助于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等對國家及具體的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政府職能,一方面反映了政府開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內容及活動方向,另一方面反映了國家、社會公眾依法賦予政府可以行使的權力及所具有的功能。隨著社會的進步,政府職能內部同樣面臨著一般事物發展過程中所要面臨的矛盾,該矛盾同樣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主要反映為政府職能在一定時期內保持著必要的穩定性,但是這種職能終究不能是一成不變的,由于社會各個發展時期所表現出來的社會及時代特征不同,社會活動方向及內容也在發生變化,這也直接導致政府職能的重心與方式要根據社會活動方向及內容做出調整或者改變。反映在哲學思想上,就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而社會意識則反作用于社會存在,政府職能就是社會意識的一部分。現階段受社會存在改變的影響,作為社會意識一部分的政府職能同樣需要做出轉變,轉變政府職能成為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確切的說政府職能要由當前的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二、政府職能轉變的必要性
政府機構始終是政府職能轉變的主體,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至今,我國政府機構經歷了大大小小多次的結構、職能變革,極大的促進了政府機構本身政治管理職能的科學化、合理化;但是從客觀來講,由于社會發展變化速度之快令人難以想象,可以說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始終落于社會發展過程,政府機構所暴露出來的職能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職能的異化
“異化”一詞由青年時期的馬克思提出,意思是本來相互歸屬且關系和諧的兩個事物呈現出彼此分離的狀態。這里的政府職能異化,主要表現為政府機構及相關工作人員在行使某些政府職能時,出現將部門或者集體利益凌駕于人民群眾利益之上,甚至是將個人利益凌駕于部門或者集體利益之上,以公謀私。當前,我國各地區基本都存在的“政績工程”、“辦事難”等問題,即是政府職能異化的重要體現這一,上述政府行為已經嚴重違背我黨的執政為民原則。
2.職能的混亂
政府職能的發揮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應該是一對并行不悖的關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具體的說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職能的發揮可謂是問題多多,主要表現為政府職能的錯位、缺位,甚至是越位現象,政府職能混亂問題明顯。筆者認為,原因一方面是政府相關工作人員的職業能力低,不能完全了解政府應該如何作為、怎么作為及何時作為;另一方面則是政府內部職位、崗位設置的混亂,導致同一社會問題的重復管理、交叉管理,引發更多社會亂象。
3.效率的低下
由于不適應社會及公眾需求,常常導致政府工作流于形式、教條,政府相應職能的發揮浮于表面和文字,直接表現為政府工作效率的低下。長此以往,不但政府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會出現下降及養成懶散的工作習慣,阻礙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影響政府機構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使人民群眾對政府的執政與工作能力產生懷疑,由于失去了人民群眾對政府執政、工作能力及相關職能效用的信任,會反過來阻礙政府職能發揮,進一步降低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
三、政府職能轉變的可能性
隨著社會的轉型與進步,一方面社會及公眾的政府職能需求在發生改變,要求政府要進行相關職能的轉變,另一方面也為這種政府職能轉變提供了必要的實現基礎和條件。
1.科學技術進步,為政府職能轉變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也使政府部門領域煥然一新。新的通信設備、辦公用品更多的應用于政府部門,為政府部門工作提供了更多便捷,大大減少溝通不暢、命令滯后及文件繁瑣等引發的高額行政成本,有效提高了政府機構運行的活力與活性;最重要的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為政府職能轉變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雖然,當前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工作水平還存在著較低問題,但是我們也已經看到,現代化辦公設備、科學方法的應用已經在改變我們政府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與傳統相比,政府職能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2.豐富與深化的政治文化,成為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基礎
有關人民與政府關系的思想觀念正在不斷發生變化,由傳統的、最初的“官治民”及“官大一級壓死人”等階級觀點,發展到現今的“官民同心”、“公仆”等民主理念,我們可以從中窺見政治文化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伴隨現代政治學思想及其體系的進步、完善,其正在對當前政府部門的工作內容、方式及政府職能轉變產生著重要影響,最主要的表現是要求政府部門更多的關注社會公共事務、關注人民的切身利益,要求政府工作要更加的細致、用心、高效,工作方式要更多的體現人性化等等,這些都說明我們的政府職能在發生改變;不斷豐富與深化的政治文化,是政府進行職能轉變的重要理論基礎。
3.公民綜合素質提高,為政府職能轉變提供良好外部環境
我們的政府要想由管理型政府成功的轉型為服務型政府,關鍵還在于要有服務型政府存在的基礎,即較高公民素質的人民,或者說是有充分自覺、自由意識的人民;較高水平的公民素質,是成功轉變政府職能不可或缺的外部環境與基礎。服務型政府的優勢在于變傳統單一的政府管理為政府與民眾的互動管理;管理型政府是非常不利于民主和創造力發揮的,且很容易滋生特權、腐敗思想,而服務型政府的立足點在于民主,政府機構組成更加簡明、合理,政府工作效率更高,這主要源于人民群眾的理性參與,是與人們群眾較高的文化素質、公民素質水平分不開的;現代開放社會環境的形成,極大的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公民素質,為政府職能轉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性
政府職能轉變的目的在于構建服務型政府,從而更好發揮政府在國家及社會事務管理中的作用;簡言之,就是由傳統的管理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是現代公民社會人民民主思想的迫切要求與重要體現。要想更好發揮政府在現代公民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理想,政府只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密切聯系人民群眾,隨時聽取人民群眾的呼聲,了解人民群眾的訴求,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這些都要依賴于政府職能的成功轉變。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性或者意義,在哲學層面上,主要表現為解決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之間的問題,成功去除一切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成功去除一切不適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政治層面上,主要表現為通過轉變政府職能來改革當前政府機構,是有效鞏固國家現階段安定團結政治局面的客觀需求,也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主要手段。不論是出于國家安定需要,還是出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還是出于黨和國家、人民的民主政治生活需要,轉變政府職能都表現出了其特有的意義;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熊光清.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政府職能轉變[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
[2]王艷玲.治理視角下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訴求及實現路徑[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3).
[3]劉巧艷.新時期我國政府職能研究述評[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
[4]王軍.基于新制度主義視角的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6,(02).
[5]陳美霞.社會轉型期政府職能轉變思考[J].商業經濟時代,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