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雨中,很多平常司空見慣的場景,都會變得詩意起來。你可能會在雨巷里邂逅一個撐著油紙傘的、丁香一樣的姑娘;也可能透過窗戶上的迷人雨滴,發現城市變成了一幅油彩畫。雨的世界里,有臥聽芭蕉雨的舒適,也有驟遇暴雨的狼狽;有雨中仍在拼搏的運動員和勞動者,也有雨中訴不完的傘下衷腸……
春雨時節
春雨來了,稀稀疏疏的,細細的,邁著姑娘般的小步,輕輕地挪動著,輕灑著甘露,適宜地給饑渴禁錮的大地注入了活力,土地的肌膚已慢慢酥軟了。雨水輕柔地洗去蒙蔽在萬物身上的塵,一切變得清新起來,朗潤起來,世界干凈了。泥土夾雜著清新的氣味迎面撲來,草葉慢慢地探出頭,在樹根,在灌木叢,在你的腳下,安靜地蔓延著不為人知的淺綠,像淡淡的水粉。
這小雨屬于這個春天,來得如此適時,從冬天的素凈中蘇醒過來,頓時化作每個期盼的眼神里晶瑩的淚水;來得如此簡單,春風迎來了小雨,小雨又迎來了春天。小雨來的正是時候,帶著纏綿的情意,走到了人間的每一個角落。
曾幾何時,我們還能在每年感受到春雨過后的清新空氣。那雨后清晨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人們愜意地走在滿目新綠的樹林里,感受著清風撫面的涼爽,吟詠著“群山浴春雨,叢林沐晨風”的偶得,驚異一夜春雨的獨特魅力:悄然而至,毫不聲張,下得那么溫柔、那么傾心、那么隨性、那么透徹!
慢慢地便徹悟了,春雨的性情,不同于夏雨的暴烈、秋雨的爽朗和冬雨的清冷,它給人的印象是文靜的溫婉,而體現于本質上的則是一種蓬勃的纏綿。用她柔柔的纖細,裹挾著濃濃的深情,絲絲入扣地滲透進干涸的土地,施展出深藏不露的柔情蜜意,挑逗著沉睡了一個冬季的自然萬物,誘導出草蟲藤木煥發出生命本性,勃發著向大千世界展露情懷,進而漸漸地導演出整個春天的萬紫千紅、勃勃生機。
哪怕是自然環境日益惡化的當今,一場遲到的春雨,一旦灑落于大地,它所顯示的獨特魅力都是人類的任何行為無法比擬的。
你看那綠化帶里形形色色的花草樹木,盡管為了它們的生長,我們曾經在干旱的天氣里不停地澆水,可那用水桶水管澆灌催生出來的細枝嫩葉,在費盡氣力自我拓展的同時,總是讓人感覺到一種力所不逮的疲憊感。而僅是一夜之間,經過春雨的滋潤,現在卻都滿目蔥綠著蓬蓬勃勃起來,顯得精氣神十足。
我們從春雨里能夠領悟到的,還有很多很多。譬如,不事張揚實際上是富有底氣的表現,溫和含蓄、低調行事的人,更可能具備厚實的內在素質。因為綿和的春雨告訴我們:只有內斂中蘊含的魅力,才經得起慢慢地品味與欣賞。
雨中總有溫暖的身影
風雨中,總有一群可愛的面孔,他們仍然堅守崗位,傳遞著人間溫暖。一把掃帚,一身雨衣,老奶奶滿頭銀發,在街頭掃著落葉。下雨天交通隱患多,交通協管員在風雨中維持交通秩序,給行人指路,確保市民安全出行。一市民三輪車壞了,推了半天的車,看到雨中仍堅持擺攤修車的老師傅激動不已……
2015年7月21日下午,河北省邯鄲市區突降暴雨,路面一片汪洋,一位老人把椅子放在齊膝深的積水中,蹲在椅子上守著一個井蓋被掀開以便排積水的污水井口,為過往行人車輛“護航”3個小時。有市民拍下這感人一幕傳到微信朋友圈,老人被網民們親切稱為“井蓋爺”。
老人名叫李光周,今年60歲,曾在峰峰礦區工作,退休后閑不住,于半年前在光明苑1號院當起了門衛。提起李大爺,小區的居民們一致稱贊老人心地善良,做事特別認真,平時看到別人遇到困難,總會上前幫一把。
據李光周介紹,因為農林路與光明大街交叉口一帶人行便道積水太深,有居民為了排水,在道路中央打開一個污水井蓋。他發現后非常擔心過往車輛和行人發生意外,先是卷起褲腿站在半米多深的雨水里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后來由于雨水太涼,他實在無法忍受,只好回去搬了把椅子蹲在上面守在污水井旁。到了晚上8點左右,街上的積水才逐漸消退。3個小時里,李光周一直蹲在椅子上為行人、車輛“保駕護航”。其間,有駕車路過的司機從車窗向李大爺伸出大拇指。面對人們的贊譽,李光周有些不好意思,他認為自己沒有做什么大事,只是不想讓行人出現閃失。
歷史上著名的“風雨雪”
一場東風一把火,赤壁之下曹孟德八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如果不是諸葛亮借來東風,歷史全然不同。諸葛孔明裝神弄鬼當然是戲說,但真實歷史中,這股疾勁的東南風的確來了:“至戰日,蓋先取輕利艦十舫時東南風急,因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江表傳》)一場烈風吹出天下三分。
縱觀歷史,豈止風,無論下雨還是下雪,都可能讓歷史走上岔路。
摩西分開紅海可能是《圣經·舊約》中最壯觀的奇跡,經里說,摩西得了上帝引領,在紅海前伸出手杖,然后海水向兩邊分開聳立兩側,留出一條通向對岸的狹長的過道,以色列人甩開了法老的追兵,逃出了埃及。
對于非基督徒來說,這個奇跡只能發生在書里,現實中是絕不可能的。但科學卻顛覆人們一般的常識,《圣經》中有這樣一句話:“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使海水分開的,乃是神刮起的一陣強勁的東風。
這事可能真的發生過,科學家發現,如果東風以100公里時速連續刮上12個小時,就可能退去近兩米深的海水,創造出一條陸橋,并持續4個小時,讓以色列人通過。但風力一旦降低,海水就會迅速復原,如此一來,后面的埃及追兵,就會被淹死在海水里。看來上帝的神跡很可能是真的,大風救了以色列人一命,也永遠地改變了歷史。
沒有什么比風更加反復無常了,就像人類反復無常的命運一樣。公元前480年的薩拉米斯海戰是一場決定整個西方文明前途命運的決戰。波斯人派出由1000艘戰艦和25萬人組成的龐大海軍艦隊,希臘海軍只有區區380艘艦船和6萬名士兵與之敵對,比例如此懸殊,希臘人勝算極小。
但地中海的季風拯救了希臘。當上千艘波斯戰艦擁進這條狹窄的海峽后,颶風咆哮而至,海面掀起巨浪,波斯人難以駕馭船只,而希臘人則處于迎風處,便于操控。海戰結果不言而喻,遭受慘敗的波斯人軍心渙散,永遠退出了與西方爭鋒的舞臺。
無獨有偶,對1274年的日本來說,也因為一場“神風”得以幸存。那場颶風將裝載著4萬蒙元大軍的艦隊吹上了西天。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大雨,在公元前209年8月瓢潑而下,這場大雨下個沒完,使一支遣戍漁陽的小部隊耽誤了行期,按照那兩個小頭目陳勝、吳廣的說法,誤了期限,是要砍頭的。于是這群“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的遲到士兵,在權衡了一番后,決定群起暴動。正是這次被大雨激起的暴動,最終推翻了大秦帝國的統治。
“砍頭說”其實經不起推敲,按照秦律,“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換言之,哪怕你遲到十天,最多也就罰一副軍甲,遠到不了砍頭那么嚴重。所以,“失期,皆斬”,如果不是司馬遷考證失誤,就是陳勝、吳廣刻意編造出來嚇唬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法盲的。
但無論如何,要沒有這場大雨作為引子,這場暴動是絕不會發生的。大雨耽誤的絕不只秦王朝的壽命,還有拿破侖的命運。
1815年6月17日,假如那天晚上沒有下那場雨,也許歐洲的歷史將重新改寫。在這場雨之前,滑鐵盧戰場上的拿破侖一直勝券在握,盡管中途下起了大暴雨,但英勇的法軍還是成功地擊潰了普魯士軍隊。
問題是,這場雨一直沒停,下了整整一夜。于是拿破侖決定推遲到次日中午再向威靈頓公爵的英軍發動進攻,為的是地面能變干一些,畢竟當時靴子還沒有設計出防滑鞋底,而呢子軍裝與泥水混在一起的形象確實不堪入目。
次日早晨7點,云開雨霽,拿破侖希望立刻開戰,但他的指揮官德魯奧特將軍卻建議他再等幾個小時,“等地面硬一些”,因為泥濘不僅會阻礙騎兵的前進,還會讓炮彈失效。
結果這樣一拖就拖到了中午11點,法軍在開始時完全擊潰了敵人,但到下午4點時,普魯士援軍趕來并加入戰斗,法軍因為延誤戰機,拿破侖徹底戰敗,并在4天后退位。縱橫歐洲的帝國夢就這樣破滅了,只是因為大雨。
不過就像拖延癥患者總能在最后時刻過關一樣,大雨的拖延有時也能緩解緊張的局勢。1848年,倫敦的事態相當緊急,憲章派宣布要在肯寧頓公地舉行集會,人們非常擔心他們會蜂擁走過威斯敏斯特橋去占領國會和其他公共機構。
為了預防這些暴民一時興起,整個城市進入戰備狀態。在大英博物館,人們在屋頂放了不少磚頭,準備讓那些膽敢占領這里的人腦袋開花。
許多國家機構的公務員則配備了生銹的大刀和火繩槍,這些武器“對膽敢靠近它們的人和使用它們的人都同樣危險”。而這場反占領的總指揮,正是當初在滑鐵盧一役擊敗拿破侖的威靈頓公爵。這本來能為“政府軍”增加不少勝算,但問題是,這位昔日的沙場驍將當時已經82歲了,耳不聰目不明。
這場集會最終沒有舉行,原因是突然下了一場傾盆大雨,憲章運動的成員覺得在酒吧里喝酒,可能是比占領國會更好的選擇。一場暴民革命就這樣被大雨扼殺在搖籃里。
“俄羅斯有兩個最可信賴的將軍——一月將軍和二月將軍。”沙皇尼古拉二世如是說。俄國人酷愛冰雪,以至于他們會以赤身裸體地在雪地里洗澡作為健身游戲。
俄羅斯的冰雪攻勢不止一次幫助他們抵御外來侵略。1709年,英氣勃發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打算去征服整個冰雪王國,但他犯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錯誤——沒帶足夠保暖的衣服。在遠征的路上,瑞典大軍不僅一路上丟盔棄甲,還丟了不少被凍掉的耳朵、鼻子和手指頭。也正是在這次大戰中,赫赫有名的沙皇彼得一世大帝在歐洲人的視野中崛起。
查理十二世之后,第二個膽敢挑戰俄羅斯寒冷的,是已經拿下半個歐洲的拿破侖皇帝。1812年,拿破侖調集60萬大軍進攻俄羅斯,一路連戰連捷,直取莫斯科。當這群滿載而歸的軍隊打道回府時,俄羅斯開始顯露出它猙獰嚴寒,零下40度的超低溫和暴風雪徹底摧垮了法國大軍,拿破侖帝國也隨著這場戰爭的失敗而終結。俄羅斯再次崛起,成為在歐洲說一不二的巨頭。
最后一個試圖挑戰冰雪帝國威權的,是第三帝國元首希特勒,希特勒對攻下俄國太過自信,以至于他的軍隊帶好了專供紅場勝利閱兵時穿的軍禮服,卻忘了冬裝。接下來的故事是前兩次歷史的重演,抗凍的蘇聯紅軍裹在厚棉衣里向凍得瑟瑟發抖的德國人發起反攻,從莫斯科的冬天,到斯大林格勒的嚴寒,歐洲戰局就此逆轉。
盤點全球怪雨
天上下冰雨,我們從北部地區或許能略見一兩回,但是若天下掉下一只動物的話,而且數量還是那么龐大的,你會不會驚呆了呢?神奇的大自然呈現出千奇百怪的面貌,也給人類留下了一個個難解之謎。
魚雨
魚雨應該是所有動物雨里面最常見的。1817年,在一陣大風和暴雨之后,在蘇格蘭阿基希吉河的西恩渡口附近長滿青苔的地面附近,一群小孩子們在揀一種I寸半至3寸長的鮮魚,這種魚足有兩三桶之多。它們是隨著這場暴風雨一起降落在這里的。
根據當時的風向,這些魚苗像從北面3英里外的海灣刮過來的。不過在海灣與這個地方之間還隔著海拔300英尺高的沼澤地。可是人們從這些魚身體上看不出任何傷痕,也沒有任何一點能夠表明它們是隨水而落的。
2002年,在英國大雅茅斯市的一場傾盆大雨中,降落到地面上的除了雨點,竟然還有大量的小銀魚,雖然它們都已死亡,但還是很新鮮。
幾年前在澳大利亞的Lajamanu發生過類似的事件,數百只鱸魚從云層中落下。許多魚仍然活著,落到地面后繼續活蹦亂跳。通常都是較小的魚類物種或者小魚苗被吸入到龍卷風中,因為較大的物種太重。
而最近,菲律賓南阿古桑的居民目瞪口呆地發現,數十條7厘米左右的泥鰍從天空中落下。
青蛙雨
青蛙雨是另外一種相對較頻繁的動物雨形式,而且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
希臘作家Athenaeus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在Paconia和達爾達尼亞曾經下過青蛙雨,這些青蛙的數量如此眾多,以至于房屋和道路上到處都是。”2005年有報道稱,在塞爾維亞小鎮奧扎奇下了一場青蛙雨。
哥倫比亞血雨
人們哪怕是到血噴向天空的新聞都會戰栗不已。但據說,在古羅馬時代,天空也會經常下紅雨(當地人稱之為血雨)。
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這個現象,普遍認為,這是由雨和混合著雨云的塵土共同造成的結果。
在歐洲,雨之所以有顏色一部分是因為吹向歐洲大陸的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中的塵土的顏色,另一些則是因為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花粉會導致一場黃雨,來自煤礦的塵土會產生一場黑雨。
但這種結論在2008年在哥倫比亞境內降落的一場真實“血雨”所推翻。
2008年,哥倫比亞境內突然降臨了一場血紅色的雨,當地細菌學家對雨水鑒別后稱其中主要成份是血液。但對于這種血雨是如何形成仍是一個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