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雨中,總有那些溫情的瞬間,或讓人感動,或耐人尋味,把這些故事聚到一起就能繪就一幅美麗的城市風(fēng)景。
城市從來不缺乏溫情,而這種溫情就存在于平凡的生活中,就閃耀在普通人的身上。脫下外套給母親披上避雨的孝子,拎包打傘照顧妻子的好男人,給孩子打傘卻不顧自己淋濕的長輩……一幕一幕畫面就在我們的身邊不經(jīng)意間的閃現(xiàn),那么自然,那么和諧。
雨中撐傘 父愛如山
網(wǎng)絡(luò)上一位父親給孩子打傘的照片引起了網(wǎng)友們的巨大反響,甚至有報道稱,這張照片感動了全球250萬人。
這張照片拍攝于美國紐約皇后區(qū)的馬路上。照片中,一位父親為孩子打著傘,自己的后背卻被雨水淋透了。這一幕被網(wǎng)友拍到,隨后照片在網(wǎng)絡(luò)相冊“Imgur”被瘋狂轉(zhuǎn)發(fā),短短13小時內(nèi)感動全球超過250萬人。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當(dāng)時天正下著滂沱大雨,一對父子走在人行道上,父親穿著襯衫、手提公文包,盡管全身濕透,右手的傘仍堅定地舉在兒子頭上,呵護(hù)著他不受風(fēng)吹雨打。
據(jù)悉,國外有網(wǎng)友表示,看了照片后大受感動,他們紛紛留言寫下內(nèi)心想法:“凌晨看到這張照片,在洗手間淚流不止”、“我一個人在紐約,正在床上大哭”、“照片深深打動了我”、“馬上打了電話給爸爸媽媽”、“現(xiàn)在覺得好難受”。
父親作為給予我們生命的另一半,往往在生活的記憶中遠(yuǎn)遠(yuǎn)不及母親那樣清晰、深刻。而朱自清的《背影》卻讓我們幾代人對父親有了一種別樣的情懷和念想,父親的身影也由此變得清晰、深刻起來。如果說朱自清的《背影》深刻地描述了一位年邁的父親送兒遠(yuǎn)行,為兒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深深打動著無數(shù)讀者的話,那這張新時代的“背影”圖,則用一位年輕父親濕透自己的身體,把傘全部撐在上幼園的兒子的頭頂而讓全球數(shù)百萬網(wǎng)友為之感動。
如果說上述那位濕透身體的男子沒有身邊幼小兒子的襯托,而是自己一個人在雨中行走,或許誰也不會為之感動,也不會在十幾個小時內(nèi)有全球的250 萬名網(wǎng)民將這圖片進(jìn)行“瘋傳”。正是因為有了幼小兒子在一旁的襯托,這位父親才顯現(xiàn)出了“父愛如山”的父愛情懷和高大的“背影”。
人類的愛無需豪言壯語,無需英雄壯舉,而就在一舉一動的平凡行為之間。父親濕透身體為兒子撐傘就是人類愛的一舉一動,雖然平凡,但足以讓世界為之感動。
男孩給老人讓出傘后跑開
大雨傾盆,雷電交加,突然遇到這樣的天氣,手里唯一的一把傘,勉強能“自保”,你會主動讓給老人嗎?
71歲的宋喜春家住吉林長春桂林胡同附近。自從患上腦血栓后遺癥,他每天都堅持外出鍛煉。
一天下午,天色突然發(fā)暗,樹枝被吹得亂搖。“不好,要下雨!”宋喜春越著急,腿腳越不好使。
“要下雨了,趕緊往回走吧!”老伴兒來電話催促,宋喜春當(dāng)時正經(jīng)過同志街上的長春工程學(xué)院。一句話工夫,大雨傾盆而下。
有傘的,沒傘的,都在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找地方避雨,可宋喜春老人走不快,大風(fēng)吹得老人踉踉蹌蹌,雨水澆得他勉強能瞇著眼看路。
“大爺,大爺,給你傘!”嘩嘩的雨聲中,宋喜春隱約聽到背后有人喊。
扭頭往后瞅,一個撐著傘的大男孩,個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20歲左右模樣,正朝他跑過來。
“快給你!”傘,塞進(jìn)了宋喜春手里。老人還沒回過神,男孩一手護(hù)著頭,飛快地消失在雨中。
老人剛過路口,和接他的女兒走了個碰面。一看父親身上濕得不多,女兒懸著的心才放下。
“當(dāng)時的大雨嗆得我都喘不過氣。男孩沒了傘,是怎么回去的?他離目的地還有多遠(yuǎn)?衣服被淋透,會不會感冒?”宋喜春的女兒只覺得鼻子發(fā)酸,眼睛里充滿感動的淚水。
“岳父是特意打電話過來,哭著跟我說的。他幾乎是講一遍,就感動得哭一遍。”宋喜春的女婿李先生也很受觸動。短短一面之緣,老人永遠(yuǎn)記住了男孩那雙又大又亮的眼睛。老人心里惦記著男孩,“不知道孩子感冒沒。”
老人說,他會和家人去跟男孩碰面的路口找,直到找到這個男孩。“我要把傘還給他,再當(dāng)面謝謝他!”
私家車主熱心送“雨中人”
唐靜37歲,兒子四歲半,她每天早上都先打車送兒子去幼兒園后,再乘坐公交車上班。一天一早下起了雨,她一手抱著兒子,另一只手撐著雨傘,等出租車。
“我在雨中站了十多分鐘,手也酸了,正尋思再往前走走換個地點等車,一輛私家車停在了路旁,車窗搖了下來,一個男士問我去哪里,讓我上車,說捎我一程。”唐靜上了車才知道,私家車主要去單位上班,而他的單位與自己要去的地點并不順路。從私家車上下來時雨下得還很大,她著急給孩子打傘,也沒記住私家車的車牌號,只說了聲謝謝。
唐靜回憶,那是一輛灰色轎車,什么車她也沒留心,私家車主是個20多歲的小伙子。
“送孩子去幼兒園的這兩年來,遇到很多不好的天氣,也遇到很多好心人,順路的、不順路的,他們都說‘天氣不好,捎你一段吧。他們讓我內(nèi)心很溫暖。”她說。
“多虧了那位好心的小伙,冒著大風(fēng)雨開車把我送回家。”不久前,市民趙阿姨去看望生病的親戚,回家時遇到暴風(fēng)雨,所幸遇到了一位好心的私家車主。
“當(dāng)時天氣惡劣,原本我想留宿在親戚家,到了傍晚,見風(fēng)雨漸漸小了,便決定返回市區(qū)。”趙阿姨表示,雖然親戚家就在張楊公路附近,但距離最近的公交車站牌還有一段距離。趙阿姨打著傘在雨中行走,可沒走多遠(yuǎn),雨勢漸大,她趕緊奔跑到附近的涵洞避雨。
原本以為雨勢會漸漸變小,豈料,等了10多分鐘,雨卻越下越大,趙阿姨心里急了。“試試運氣吧,說不定能遇上好心人帶我一程。”見前面駛來一輛黑色的小轎車,趙阿姨試著招手。車子在趙阿姨身邊停了下來,車主搖下車窗,是個年輕男子。“你是回市區(qū)嗎?能不能帶我一程。”趙阿姨連忙走上前詢問。
“上車吧。”男子點了點頭。“到了市區(qū),原本我想下車走回家,但那小伙子堅持把我送回家,我這才沒有被雨淋到,社會上還是好人多啊。”趙阿姨感慨道。
司機(jī)乘客合力移走擋路大樹
狂風(fēng)卷著大雨,撕扯著道路兩旁的樹木,江蘇蘇州楊舍鎮(zhèn)晨德路晨陽交管所往北路段上的一棵老樹臥倒在晨德路上,阻礙了交通,正在行駛的汽車不得不停了下來。
“這可怎么辦?”私家車車主劉先生拿出了手機(jī)準(zhǔn)備求助110。此時,一輛206路公交車駛來,一看路況不對勁,司機(jī)謝國忠趕緊將車子停靠在了路邊。“大家稍等片刻,不要走動,我下去看看。”謝國忠開了車門下了車。
此時,雨下得很大,剛走了兩步的謝國忠全身已經(jīng)濕透了,他查看了一下,那棵大樹連根被拔起,足足有兩百斤,要想移開肯定要費些力氣。他抹了抹臉上的雨水,伸展了一下上肢和腰,在樹梢部位蹲了下來,雙手抱著樹干,慢慢向上抬。“我來幫你,兩個人力氣大。”公交車上又下來一位年輕乘客。“一、二、三,使勁!”謝國忠喊道。兩人一起使勁,將這棵倒樹移到了路邊。“這下好了,我們上車吧。”謝國忠說完,將旁邊的一些斷枝扔到了路邊,道路又恢復(fù)了暢通。
全身濕透的兩人上了公交車,其他乘客紛紛給兩人遞去了毛巾和紙巾,“快,擦擦,當(dāng)心著涼感冒。”“謝謝,謝謝。”公交車?yán)锱鉂鉂狻?/p>
商戶騰店讓市民避雨
突如其來的一場狂風(fēng)暴雨,讓不少在外行走的市民措手不及。市民盧先生想趕在暴雨到來之前買些菜回家。可誰知剛從市區(qū)東菜場出來,雨水就像斷線的珠子一樣傾盆而下。沒有帶傘的盧先生慌了神:自己是步行來到菜場的,也沒有帶傘,這可如何是好?
就在盧先生犯難的時候,在菜場邊經(jīng)營一家小店的張先生招呼盧先生:先到店里避雨吧,等雨小了再走。老板張先生招呼盧先生坐下后,又為他端來了免費的茶水。此后的一個多小時內(nèi),又有不少行人進(jìn)入張先生的店里避雨。
事后,有記者采訪了張先生。他顯得十分驚訝:怎么這樣一件小事你們都知道了?他說,自己經(jīng)營小店已經(jīng)十幾年了,這次騰出店面讓市民避雨也算是感謝大家多年的惠顧。“談不上幫助誰,只是做了自己應(yīng)該做的事情。”張先生說。
超車的等待
雨天,一中年男子一手騎車,一手打傘。碰巧前面有一輛面包車斜靠在路邊。因為面包車沒有熄火,加之轉(zhuǎn)向燈指示快車道的方向,在離面包車還有二三十米時,騎車男子就不時回頭,查看身后疾馳的車輛。
結(jié)合當(dāng)時的情況,要想超越,自行車勢必要上快車道。正當(dāng)人們?yōu)轵T車男子捏一把汗的時候,戲劇性的一幕出現(xiàn)了。跟隨騎車男子的桑塔納車突然減速了,聽到后邊有車,騎車男子也主動放慢了節(jié)奏。顯然,桑塔納車在讓騎車男子先行,而騎車男子也在有意讓桑塔納車先走。沒有鳴笛,也沒有提示性的閃大燈,注意保持車速車距的桑塔納車,等騎車男子繞過面包車之后,方才加油門開出。瞬間,騎車男子沖遠(yuǎn)去的桑塔納車的背影,真誠地喊了一聲“謝謝啊”。短短的幾秒種等待,桑塔納車司機(jī)用行動贏得了騎車人的尊重和理解。
瞬間的減速
遇到雨天,大街小巷容易積水,路人行走往往都很關(guān)注車輛。因為稍有不慎,你就可能被疾馳的車輛濺一身污水。類似情況,相信大家都曾遇到過。有些市民看到個別無德司機(jī)故意戲弄,甚至?xí)h(yuǎn)去的車輛送出幾句典型的“國罵”。因為有過這種經(jīng)歷,市民王先生雨天行走時都非常注意。
當(dāng)路過一個丁字路口時,王先生眼看左右沒有車輛,快速穿行到路一半的時候,突然竄出了一輛出租車。盡管不可能發(fā)生事故,但王先生心里還是暗暗叫苦。因為根據(jù)當(dāng)時的車速及積水情況判斷,王先生很有可能會被濺起的污水濕透全身。
就在王先生準(zhǔn)備用傘遮擋的瞬間,發(fā)現(xiàn)出租車速突然降了下來,等車輛經(jīng)過時,車輪幾乎沒有濺起水花。對司機(jī)來說,這個剎車動作可能很小,但對路人來說卻免去了一場“劫難”。面對這樣的出租司機(jī),王先生自覺舉手致敬。
大雨凈化了這個城市。雨中的點滴故事,也凈化了人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