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陽陽
摘要:因高速公路與城市之間的距離較遠,高速公路服務區內的污水無法與城市下水管網相連,因此高速公路服務區需要單獨設置污水處理系統,從而保證所排污水質量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我國遵循“三同時”的要求,為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相應處理設施,本文對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污水處理現狀進行分析,并對中水回用的可行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速公路;服務區;污水處理
服務區污水主要以過往旅客、服務區工作人員的生活污水為主要來源,且因夏季雨量較大,對服務區排水問題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冬季雨雪天氣會減少高速公路車流量,從而降低污水排放量。此外,服務區污水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也會產生較大的波動,修整高速公路或發生交通事故同樣會對高速公路服務區排水量造成影響。
1 高速公路服務區污水概述
高速公路服務區餐廳、大型公廁、賓館等營業場所污水排放量相比其他公共場所較多,尤其是淋浴間、洗手間處的氨氮硫濃度顯著高于其他場所,排放量也相對較多。洗車場所在其運營過程中產生的顆粒泥沙、石油較多;維修站、加油站所排污水主要以石油類居多,以上污水需要經過隔油池進行預處理,將其與生活污水混合后對其進行處理。
1.1 服務區污水處理現狀
服務區污水一般多為集中處理,將洗車污水、餐廚污水和沖廁等污水集中收集后處理,各股廢水的處理狀況如下:
洗車的處理。目前服務區停車場廢水大部分來源于車輛沖洗(約占60%-70%),僅有少部分停車場使用循環水,其余大部分停車場沖洗車輛后的污水直接通過邊溝流走,污水中所含的油脂較高,雖有隔油池,但其隔油效果較差,大部分油脂會隨水流直接進入污水處理站。
餐廚污水的處理。服務區餐廚污水含油量極高,大部分服務區均設置隔油池,但隔油處理裝置太小,隔油效果、沉淀效果非常差,在高峰階段根本沒有發揮其效果,相關污水處理人員也較為匱乏,無法定期對其進行維護處理,出口堆積大量淤泥,同時伴隨油污,久而久之油污會隨著流水直接排放到污水處理站,不能得到有效處理。
綜合污水處理。目前服務區均應用污水處理設備,污水處理設備大部分應用無動力或微動力處理設備,處理能力多為1-5t/h,污水處理設備沒有專人維護管理,因而導致在其運行過程中無法達到相關的指標要求;除此之外,部分高速公路污水處理站設計不合理,在設計階段就缺少化糞池裝置,從而導致污水進入調節池,導致調節池泵經常發生阻塞現象,無法正常運行設備。還有部分服務區設計階段沒有聘請專業人才進行設計,其設計能力較差,導致設備處理規模僅有實際規模的50%,無法滿足處理需求,造成排放水質不達標。此外,污水所含的高氨氮使常規的污水處理設備難以有效運行,出水超標嚴重。
排污口。由于高速公路服務區一般遠離市區,不具備市政污水接入條件。各服務區、停車場、加油站的污水終端排放點為魚塘、農田,僅有少部污水排放中斷為流動水域,若所排出的污水到達終端,則極有可能出現魚苗、水稻死亡現象。
1.2 高氨氮廢水的處理現狀
高氨氮污水的脫氮處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高氨氮廢水對所含氨氮濃度沒有確切標準,但其廢水的C:N一般較低,較難用常規的生化法進行處理。常見的高氨氮廢水有消化污泥脫水液、垃圾滲濾液、化肥生產廠廢水、肉類加工廢水和合成氨化工廢水等。
針對高濃度氨氮廢水的處理方法目前有兩類:一類是物化法,包括吹脫法、MAP沉淀法、膜法、折點加氯法和離子交換法;二類是生物脫氮法,包括硝化和亞硝化/反硝化工藝。對于極高濃度的氨氮廢水(氨氮濃度超過500mg/L)一般可采用空氣吹脫法、蒸汽汽提法、MAP沉淀法進行預處理,回收氨產品以補償運行成本。對于中低濃度氨氮污水來說,一般可采用生物脫氮法、離子交換法和高級氧化法。
2 服務區中水回用可行性分析
實施節能減排是國家的長期政策,但服務區的清潔水使用量相對不大,長期以來缺乏對中水回用應用的重視。此外,高速公路服務區用水的特點也為中水回用提供了較多的有利條件。
(1)服務區水源不足。高速公路服務區大多處于城市邊緣或遠離城市,市政供水管網供水條件差,必需設置加壓設施甚至是自備凈水設施,使服務區用水成本偏高。
(2)服務區用水量集中。以浙江省某高速公路為例,一對服務區平均的每日用水量約在480-720t之間(該用水量約相當于一個3000人左右的村鎮的生活日用水量)。其中公廁及場地沖洗、綠化等對用水水質指標要求不是太高的用水需求占到整個服務區用水量的一半以上。
(3)服務區周邊水環境要求高。服務區所在區域地表水多為Ⅱ類及Ⅲ類水。按照國家污水排放標準,排入GB 3838 Ⅲ類水域(劃定的保護區和游泳區除外)的污水,應執行一級排放標準,而對于Ⅰ、Ⅱ類水域和Ⅲ類水域中劃定的保護區,則禁止新建排污口。因此,若服務區周邊水體為水源保護區,服務區的生活污水則必須回用才能滿足環保的要求。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應用中水回用技術,不僅充分響應國家號召,還可節約水資源,降低服務區的運營成本,同時所排污水質量達標對周圍水環境也有顯著的提升作用,從而徹底實現服務區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最小化,最大限度地降低服務區對周圍環境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