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文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固原市在職干部理論教育工作,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有效組織、積極協調和基層單位的大力配合下,緊緊把握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精髓,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現將我們長期以來,通過深入調研,對黨員培訓工作取得的成效、經驗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等。
一、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的成效
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的成效,就整體而論,突出表現在“三個新”上:
一是思想有了新解放。通過廣泛深入持久的教育培訓,使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群眾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新思想、新理念越來越多地被大家所接受。改革開放的意識深入人心,和諧、生態、環保、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講包容,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講保護,對待環境注重建設,對待生產和消費力求執行標準。創新的理念深入人心,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各行各業、各項事業都要有新成績、不斷上新臺階、取得新進展,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舊思想、舊觀念已得到徹底破除。
二是認識有了新提高。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使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對黨的思想、理論、大政方針政策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能做到基本掌握;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特別是對“四個全面”、“全面脫貧”、“精準扶貧”的內涵能做到全面理解;貫徹落實十八大以來黨的方針政策的自覺性、積極性有了新提高,能夠按照中央和自治區黨委、固原市委,以及各縣(區)黨委的相關政策辦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是精神有了新面貌。通過持續強化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一重大主題的教育和培訓,各級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有了新提高,黨組織和領導班子的領導、組織、動員和號召能力有了新的增強;黨員干部干事業的精神狀態有了新的變化,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發奮有為的奮斗精神已經成為主流;黨員干部的公仆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干部作風更加求實。
二、當前黨員教育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們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畢竟是一項及其宏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多個部門和單位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協調,因此,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突出表現在“三個不到位”上: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個別市直部門(單位)和縣(區)及其基層鄉鎮對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把黨建,特別是黨員干部的理論學習、教育培訓、思想建設,看作是一項“虛”工作、“軟”任務,與實際工作有些對立,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事,重業務、輕學習,重指標、輕思想,重視形式、忽視內容,疲于應付、忽視落實,一句話,存在著重發展、輕黨建,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二是制度落實不到位。不重視制度建設,有制度不落實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現象仍有存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單位沒有很好的落實黨員干部理論學習和教育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制度、學習筆記調閱制度、檔案管理制度、請假制度和理論文章、讀書筆記、調研報告的檢查制度。三是經費投入不到位。調查中發現,市直各部門(單位)和各縣(區)的鄉鎮,在黨員干部學習和教育培訓方面投入的經費,視各單位財政撥款狀況和各鄉鎮財政收入、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不同而不同,使一些條件較為落后的市直單位和縣(區)的鄉鎮在這方面的差距較大,往往造成一些單位和鄉鎮、村黨員學習資料匱乏。特別是針對農村村一級的黨員干部來說,要提高他們的素質和“雙培”、“雙帶”能力,僅靠上級業務培訓部門次數有限的宣講、教育和培訓,是遠遠不夠的,最主要的還是靠黨員自己的自主學習,而學習資料的缺乏,使“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村黨員素質的提高。
三、黨員教育培訓工作取得的經驗
從我們多年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加強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要打好“三仗”:
其一,針對黨的重大思想、理論和重要方針政策,要打好“聯合戰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不斷進步發展的體系。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和進步,這一理論體系會產生許多新的思想、新的理論,增添新的內容。而新思想、新理論、新內容產生后,使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的任務往往會很重、很迫切,時效性很強。當前,針對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新四化”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理論的深入貫徹落實,和中央、自治區黨委、固原市委的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都必須采取這種教育培訓方式,在師資隊伍調配、金費保障上給予支持,是能夠完成任務,保證質量的。
其二,針對農村黨員思想、理論、政策水平的提高,要打好“陣地戰”。以基層黨校為主陣地,加強領導,統一協調,整合資源,形成整體合力,抓好陣地建設,增強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要有得力的領導機構。目前,對農村黨員的教育培訓分散于組織、宣傳、黨校等部門,多頭組織,多頭管理,重復教育,工作上形不成合力,陣地效果不明顯,影響了教育培訓工作的實效。二是要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根據教學計劃,每年都統籌舉辦幾期針對農村黨員的各類理論教育、科技教育、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等培訓活動。
其三,針對黨員干部思想認識中的疑惑、熱點和難點問題,要打好“游擊戰”。不同時期、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部門的黨員干部,針對黨的重大戰略思想、理論、方針政策,和自治區、市、縣的一些具體措施等,都會程度不同的產生一些個性的問題和疑惑。這就要求我們的相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像游擊戰士一樣,哪里需要就到那里,哪里有問題就到那里,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以“三貼近”為基本原則,進機關、進社區,走進老百姓的田間地頭,解疑釋惑,解答難題,起到疏通思想、提高認識、推進工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伍小濤.當前黨員干部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調查與研究——基于天津、江西、貴州的問卷調查[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