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修辭是一種語言藝術,它存在于法的運行的各個環節。這些運用使得修辭學和法學產生了許多關聯性,進而產生了一個新的學科——法律修辭學。如今,法律修辭學的運用領域已經十分廣泛。本文從修辭學在司法領域的運用入手,并結合一些具體案例,著重探討法律修辭學對各主體在司法活動參與中的影響。目的是,希望將法律修辭學的理論服務于司法實務,為相關主體提供借鑒并引起他們對法律修辭學的重視。
【關鍵詞】修辭學;法律修辭學;司法活動參與者
引言
“法律修辭學就是法律人運用法律專業知識和語言進行說理和論證的方法。它一方面為法律人進行適當的價值判斷提供了一條通道;另一方面又通過對聽眾觀點的關注和相互說服的方式限制了價值判斷的恣意性。”1法律修辭學運用領域十分廣泛,可以說,在法的運行的各個環節中都存在著修辭的因素。“法律修辭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這個問題不能作簡單化的理解。一般地說,法律修辭學所研究的是一切與法律有關的語言活動,它既包括書面語言、也包括口頭語言 ,還包括了介乎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之間的其他語言形式以及人體語言。”2本文將基于法律修辭學的這些研究對象并借助主體分類法,闡述修辭學對司法活動參與者的影響,以此希望引起各參與者的注意,希望他們重視修辭在司法活動中的作用,將修辭理論運用到司法實務之中,進一步實現司法公正。
一、法律修辭對司法裁判的影響
司法裁判是法律適用中最經常的活動,而且司法裁判與法律主體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切實發揮好司法裁判的作用會讓公眾對司法機關產生信任感,并逐步使整個社會形成對司法機關的認同和尊重。在司法裁判中恰當的運用法律修辭學,會提升司法裁判的整體質量。下面將從庭審過程中法官的話語修辭和判決書中的法律修辭兩個方面對法律修辭學對司法裁判的影響進行論述。
(一)庭審過程中法官的話語修辭
法律修辭不僅體現在書面上,還大量出現于口語場合,而庭審過程中的修辭主要表現為口語上的修辭。“法律者的武器是論證,作為法律者,他必須設法使其他人信服。”3在庭審過程中通過對法官話語的修辭來尋求聽眾對結論的認同。在一起案件中,法官應以“當事人本位”的理念來尋找能為當事人或社會公眾所認可的道理、情理等共識,這樣有助于當事人或社會公眾接受法官最后做出的判決結果。而法官要想引起當事人或社會公眾的共識,達到說理的目的,就應該在法庭話語中加入各種修辭因素、運用各種修辭技巧。
(二)判決書中的法律修辭
司法判決書是法院審判活動的最終載體,同時,它也是司法公正的載體。一份好的法律判決書,必須是內容和文字俱佳。內容必須遵循案件事實、說理充分,文字必須表意精確、言簡意賅。在判決書中適當的運用修辭藝術,會使法律觀點和語言形式協調運作。例如,“第一審判決、第二審裁定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該判決書中使用多個“四字格”,言簡意賅,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達到語言形式和語言觀點協調運作的效果。
二、法律修辭對檢察院公訴活動的影響
法律修辭主要被運用在檢查機關出庭支持公訴活動時。作為國家司法機關的檢察院,其進行法庭辯論的直接目的是支持起訴書中指控的事實,獲得審判人員的內心確認。因此,在提起公訴時,檢察機關不僅要從客觀事實出發,還要注意言辭的表達,要考慮到法官的感受、要善于把握對方當事人及律師的態度。法律修辭對檢察機關公訴的效力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通過運用修辭,更有效的傳輸信息
在法庭辯論過程中,公訴人和法官、當事人以及律師的話語交談,大多是以信息傳輸為基礎。“修辭有傳遞信息的功能,因為修辭的媒介是語言,語言是信息傳遞的工具”4,在話語交談過程中,公訴人運用修辭會將公訴信息以及證據材料更準確、有效地傳遞給法官、當事人以及其他聽眾。
(二)通過運用修辭,更有效的傳達情感
在法庭辯論中,公訴人、法官以及當事人的話語交談,除傳遞信息外,在很大程度上還進行情感的傳達。而情感往往具有說服、影響交談對方的作用。公訴人在話語交談過程中,運用修辭會影響聽眾的態度,達到協調人際關系的目的。例如,在某起殺人案中,公訴人在話語中運用一連串的排比:被告人用尖刀向被害人的胸口連刺5刀,沒有一點憐憫,沒有一點害怕,沒有一點遲疑。這些排比會抓住聽眾的心理,影響聽眾的情感,打動聽眾,進一步說服聽眾。
三、法律修辭對律師在庭審中辯論的影響
律師作為司法活動參與主體之一,其辯護詞在庭審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辯護詞不僅可以體現辯護律師的態度和立場,還能更好的維護委托人的利益。為增強辯護詞的說服效果,達到好更好的勸說目的,律師會在辯護詞中適當地運用修辭學。例如,在某起防衛過當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件中,在對被告人防衛的事實敘述中,公訴方認為被告人是“用斧頭劈了一下”,而被告人代理人對案件事實調查取證后,認為被告人是“用斧頭擋了一下”。雖是一字之差,卻改變了案件的性質,“劈”的行為是主動進攻,而“擋”的行為顯然是自我防衛。“咬”定一字,辨清事實,便會影響案件的性質,從而影響判決結果。
注釋
1陳金釗.法律修辭( 學) 與法律方法論[J].西部法學評論,2010.
2彭京宜.法律修辭學芻議[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
3劉兵.法律修辭學的旨趣和意義[J].法律方法與法律思維,2008.
4杜金榜.法律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119.
作者簡介
馮征(1989-),男,漢族,山東日照市人,學生,法律碩士,單位:煙臺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