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鳳紅
【摘要】當前,我國三網融合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并且呈現加速推進的態勢,但是監管方式的弊端日漸明顯,監管職能不統一,監管效率不高,法律依據少等問題未能很好的解決,諸多問題表明需要迫切轉變監管思路,促進融合健康發展。本文從三網融合的現狀出發,分析在快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應及時轉變監管思路,并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三網融合;政策法規;監管思維
1.三網融合產業發展現狀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在向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演進過程中,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使其技術功能趨于一致、業務范圍趨于相同、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能為用戶提供語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
從2010年國務院出臺三網融合相關政策,并在第一批的12個試點城市后,跨出了三網融合實質性的一步,為三網融合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2011年,中國三網融合產業規模為1671.38億元,同比增長32.2%。2012年我國發布《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地區(城市)名單》,進一步擴大三網融合的試點范圍,加速了三網融合的發展范圍與程度。2013年,國務院在印發《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三網融合,確定了2013-2015年為“三網融合”的全面、快速推廣期。
目前,從我國三網融合的空間分布現狀與特征來看,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等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熱點區域,北京、上海、深圳、武漢、杭州、大連等熱點城市,成為了三網融合集聚區域,率先實現了三網融合產業的空間布局,為三網融合再次換擋提速打下基礎。
2.三網融合監管機制存在的問題
三網融合是未來信息產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但是在加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成為三網融合發展的絆腳石,阻礙了其發展的速度。只有找到問題的癥結,才能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推進其快速發展,加速三網融合的進程,其主要問題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相對滯后的法律法規
目前,電信網和廣電網法律法規的融合性相對滯后,電信網最具法律效力的是《電信條例》,廣電網最具法律效力的是《廣播電視條例》,各種法律法規之間兼容性不是很好,具有明顯的行業保護傾向,這些都不能反映信息產業發展的需求,也不適應信息發展的方向。這種滯后效應已經成為三網融合監管遇到的絆腳石,嚴重障礙三網融合向更深層次的發展。
2.2完全獨立的行政體系
我國電信網、廣電網和互聯網的行政管理體系差別很大,增加了三網融合的行業管理難度。三網融合產業由于行業劃分的不同,分別處在不同的部門監管之下。工信部是電信行業的管理機構,負責電信運營商的牌照發放和電信企業互聯互通等經營性事務的管理,同時還負責頻率資源的管理分發,以及電信服務質量的管理,但卻不擁有獨立的市場準入、價格監管權。廣電部門則同時受廣電總局、中宣部等部門的管理,這也是由廣電部門作為黨和政府喉舌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分級管理”的實際情況決定的。互聯網的管理部門就更加復雜:工信部負責管理ISP和ICP業務,同時廣電總局、國務院新聞辦、文化部、公安部、國家保密局等都對網絡內容進行管理。三網的行政體系各部門各自為政,自成一套,缺少統一指揮部門。
2.3準入機制不合理性
電信網、廣電網和互聯網分別有獨立的許可證準入機制。我國電信業實行經營許可制,特別是對基礎電信業務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限制;廣電業對于廣播電臺、電視臺以及廣播電視節目實行經營許可制;互聯網IDC和ISP準入牌照由工信部的電信管理局負責,網絡視頻業務以及IPTV和網絡電視牌照則由廣電總局發放,牌照成為雙方進入本行業的手段。三網均實行比較嚴格的準入制度,其中禁止雙向進入這一條,就阻礙了三網融合業務市場發展,成為三網融合路上的一大攔路虎。
3. 監管的幾點建議
三網融合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技術層面的融合基本不會存在困難,難的是監管機構之間的相互博弈還在僵持之中,各家機構都不會主動放棄自己的監管權力,那么如何化解這種監管難題,推進三網融合快速發展,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統一監管機構,規范相關政策法規,制定相應的準入機制等措施將有利于解決當前融合難題。
3.1統一監管機構
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建立一個凌駕于廣電、電信、互聯網之上的統一監管機構,成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前期融合的技術問題都已經逐步解決,業務形態也在逐步的互相滲透,所以監管部門也要逐步走向融合,認真履行職責,加強監管力度,不能只監不管,發現問題需要監管部門嚴厲整治,全面開展對廣電的內容安全,電信的隱私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網絡淫穢色情等不良信息的統一監管,也是確保三網融合順利推進的重要保證。
3.2規范政策法規
一個行業的發展,要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約束,否則不利于健康長遠發展。目前電信、廣電和互聯網政策法規的獨立性顯然已經不適合三網融合監管的發展需求,這就迫切需求建立統一監管部門的同時,對相關的政策法規也要進行調整,應該適時出臺一系列新的政策法規,適應新業務、新形態、新媒體的媒體發展需求,將一些粗制濫造的不良視聽節目扼殺在搖籃之中,不能肆意在融合的網絡中傳播,讓百姓享受一個健康、干凈的網絡世界。因此擁有一系列適宜的政策法規會促進網絡融合的健康發展,跟上三網融合技術和業務腳步,建立技術、業務和政策共同發展的健康之路。
3.3建立適合的準入機制
隨著三網融合的進一步發展,電信和廣電的準入機制弊端日益明顯,如果不解決將成為三網融合發展的一大障礙,所以打破這種限制準入的機制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電信只要能進入廣電目前的業務領域,很有可能獲得又一個億級用戶的增量業務;理論上廣電也可以通過進入話音、互聯網接入等電信業務創收。但是目前的情況是電信企業積極與廣電企業聯合開展IPTV等新業務,而廣電則繼續在牌照和行政職能兩方面發力:凡是廣電相關的業務都發放牌照(IPTV牌照、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牌照等),而且只發給廣電系統內的企業。為了適應融合的需要,打破這種壁壘,應適當的放寬準入機制要求,逐步降低準入機制門檻,允許電信、廣電及互聯網兩兩準入,互相滲透,建立適應三網融合發展的準入機制。
3.4培養專業隊伍
三網融合的相關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的強有力執行都需要專業監管人員推動;對損害國家利益的政治有害視聽節目應該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淫穢色情等有害節目進行查找、研判則需要監管人員有過硬的心里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力;對相關有害鏈接和網站等的整治要求監管人員擁有很強的技術手段,因此,必須培養和造就一支懂指揮、懂技術、懂管理的監管建設專業隊伍顯得尤其重要,為國家的信息安全、干凈的網絡環境、流暢的用戶體驗做堅實的后盾。
小結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三網融合屬于國家發展戰略,是惠民工程、公共服務工程,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廣電、電信、互聯網三足鼎立的監管局面是阻礙三網融合深層次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急需轉變監管思維模式,打破目前的監管格局,建立起統一的、融合的監管機制,創造有利于三網融合的大環境,才能實現三網融合歷史性的跨越。
參考文獻
[1]付玉輝.三網融合:格局之變和體制之困——我國三網融合發展趨勢分析[J].今傳媒,2010年03期.
[2]馬軍,李怒放,馬源.三網融合監管政策面臨的問題及建議[J].互聯網天地,2010年06期.
[3]韋樂平.三網融合的四大挑戰及對策建議[J].通信世界,2010年05期.
[4]李婧.對我國三網融合監管機制的思考[A].融合與創新——中國通信學會通信管理委員會第29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丁文蕾.透視三網融合博弈之路[J].中國報道,201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