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月
終點只有一個,但是路卻有無數條。
在做一件事情時,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目標,而一旦有了目標,那么所用的方法和手段也就不重要了。因為條條大道通羅馬,當我們在一條路上迷茫的時候,就需要換一個角度,也許走另一條路就是明智的選擇。如果被一個小小的問題迷惑住,忘記了目標,那么錯的可能不是方法,而是自己本身。
同樣是想以弱對強,螳臂擋車和愚公移山的結果截然相反。原因就在于愚公移動的并非是山,而是細小的石塊。而螳螂只注重形式,不懂變通,最終只能葬身于車輪之下。其實,壓力的來源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事實。他人騙自己,終有一天會識破,可是自己要是騙自己,那么卻可以上當一生。
當一個人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或許會絕望,但是他并非無路,只是他不懂得選擇,這正像項羽不過烏江一樣。可是幾百年后面對同樣境況的劉備卻理所應當地渡過了江東,其實路一直都在,只是如何選擇的事。當年袁紹擁兵70萬與曹操官渡大戰,而只有將士7萬的曹操怎么與十倍于自己的強敵開戰呢,難道要讓自己的士兵以一當十不成?如果不這樣只有死路一條嗎?也許這只是一條死路,可是曹操并沒有悲觀,而是選擇了一條執著與堅定的路,他們奮勇殺敵,在戰爭開始沒多久,曹操便輕而易舉地拿下了袁紹,這看似奇跡,可是卻與曹操的冷靜與選擇有著很大的關系。
就像逃生大師胡汀尼一樣,大師的分量并不在于開鎖,而是如何能夠從被鎖著的門里出來。對于一個沒有關閉的門來說,鎖的繁雜與否毫無意義。這與中國古老的語言藝術相似,溝通的關鍵在于能聽到沒有說的內容,而不是它的形式。當一條道路行不通的時候,我們就得考慮如何變通,這樣才能夠有希望。
曾經縱橫天下的拿破侖,在戰敗后被關閉到一個小島上,他的一個好友通過多方渠道送給他一副精美的象棋。這位曾經威震世界的英雄便以這副象棋打發了余生。可是誰又曾想到,幾十年后收藏家無意中發現一顆棋子中藏著一張可以逃出小島的地圖,精密到每一條通道甚至包括接應人。兵書說,兵者,詭道也。拿破侖戎馬一生,這一道理難道不懂?又是一個沒有過烏江的項羽。他的思維陷入了一個誤區而難以自拔,最終只得在失望中老去。
其實,世界上的路有千萬條,當我們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不要輕易地放棄,當命運為你關閉一扇門的時候,肯定會在遠方為你打開一扇窗,從這個窗戶你依然可以到達目的地。
因此,我們要學會變通,讓自己在變通中找到人生的希望!
【評點】
文章將“螳臂擋車”與“愚公移山”進行對比,形象地說明只有認清自己,方可到達終點的道理;而將項羽、劉備、曹操等歷史人物的事跡進行對比,從逃生大師胡汀尼能夠逃生的關鍵所在、拿破侖手握“逃跑路線圖”卻渾然不知而老死島上的事件中,又得出懂得變通方可到達終點的道理。這兩個分論點都有效地補充、證明了“通往終點的路有千萬條”這一中心論點。本文內容充實,中心明確,論理令人信服,可讀性強。
李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