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宜生
2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區成立大會隆重舉行。從這一天開始,五大戰區區位圖曝光,原七大軍區成歷史。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授予軍旗并發布訓令,強調建立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
從1932年1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建立江西軍區總指揮部開始,軍區這個名字在中國已經沿襲了84年。它的發展沿革歷史正是人民軍隊不斷發展壯大的寫照。
從小到大,從簡到繁
1932年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宣布建立江西軍區總指揮部,陳毅任總指揮兼政委,這是解放軍軍區體制的第一次嘗試,隨后幾年又次第成立了閩西軍區、粵贛軍區、閩贛軍區、贛南軍區等。紅軍時期的軍區跟共和國成立后的軍區相比,雖然名稱一致,其實有很大不同,當時紅軍軍區都是依托革命根據地建立的,往往是在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或者群眾基礎好的邊界山區,而且紅軍軍區負責領導地方部隊和群眾武裝,不指揮紅軍正規部隊,屬于配合紅軍正規部隊、為紅軍輸送兵員的輔助性機構,而共和國的軍區能夠領導整個轄區內的野戰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
到抗戰時期,在八路軍和新四軍各自的根據地內,也相繼成立了一批軍區,八路軍內的四大軍區包括晉察冀軍區、晉冀魯豫軍區、山東軍區以及晉綏軍區等,新四軍知名的則有蘇北軍區、蘇中軍區等。
進入解放戰爭,依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二、三、四野戰軍及華北野戰軍,先后成立了六大軍區(東北、華北、西北、中原、華東和中南),這些軍區是依托五大野戰主力,同時又各自保有獨立的成規模部隊(幾萬人至幾十萬人不等),這時候已經有了新中國成立后的軍區建制雛形。
走向正規,走向合成
195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對人民解放軍進行整編,撤銷原有野戰軍番號,在全國范圍內設立西北、西南、中南、華北、華東、東北六大軍區,同時全國各地成立與大軍區匹配的省軍區、軍分區等。到1950年7月,全國共有6個一級軍區(華北軍區,機關駐北京,司令員聶榮臻,政委薄一波;東北軍區,機關駐沈陽,司令員兼政委高崗;華東軍區,機關駐南京,司令員陳毅,政委饒漱石;中南軍區,機關先武漢后廣州,司令員林彪,第一政委羅榮桓;西南軍區,機關先重慶后成都,司令員賀龍,政委鄧小平;西北軍區,機關駐西安,司令員彭德懷,政委習仲勛),18個二級軍區(山西、內蒙古、山東等),25個三級軍區(遼東、遼西、膠東等)。
到了1955年,隨著朝鮮戰爭停戰、我國周邊局勢發生變動,2月11日,新的軍區重新劃分方案出臺,將原有的6個大軍區劃為12個軍區,其中東北軍區改為沈陽軍區,華北軍區改為北京軍區,華東軍區改為南京軍區,中南軍區改為廣州軍區,西北軍區改為蘭州軍區,同時將原有的內蒙古軍區、新疆軍區改為大軍區,原屬中南軍區的河南、湖北軍區合并為武漢軍區,原屬華東軍區的山東軍區改為濟南軍區,撤銷西南軍區,在原地分別成立成都軍區、昆明軍區和西藏軍區。伴隨著軍區重新改革,一批年富力強的“少壯”將領接替六大軍區主官(六大軍區主官此時已經是元帥或高級干部),那時候最年輕的軍區司令員只有41歲(北京軍區司令員楊成武、成都軍區司令員賀炳炎和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三人),年齡最大的司令員也才49歲(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和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烏蘭夫)。
此后,隨著臺海關系的波折,又考慮到華東方向防御正面太寬的問題,又將原屬南京軍區的福建、江西兩個省軍區劃出,組建第13個軍區——福州軍區,機關駐地福州。這一時期也是共和國成立后解放軍大軍區最多的時期。
由于新的大軍區已經包含了陸軍系統的裝甲兵、炮兵、工程兵等多個兵種,同時還是與海軍、空軍司令部共同領導本區域內海空部隊,解放軍由此開始從單一的陸軍體制向初步的海陸空協同作戰體制過渡。
隨后20多年間,大軍區體制又進行了微調,包括1967年為統一華北方向作戰指揮而將內蒙古軍區改為省軍區歸入北京軍區,1969年根據西藏和西南邊防的關系而將西藏軍區改為省軍區歸入成都軍區,1979年根據其他軍區命名標準將新疆軍區改稱烏魯木齊軍區,等等。
軍區裁撤與裁軍
1985年,根據國際形勢和中國周邊安全局勢的新變化,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施百萬大裁軍,當時保有的11個大軍區成了裁撤整合的重點。考慮裁撤的要點就是周邊形勢及防御縱深有利的需要,這其中,福州軍區因為兩岸關系相對緩和而并入南京軍區;武漢軍區裁撤后將轄區分別歸屬濟南軍區和廣州軍區,能夠有效增加防御縱深,而烏魯木齊軍區因為縱深太小,蘭州能夠輻射整個西北,因而烏魯木齊軍區并入蘭州軍區。
當時爭論最激烈的就是西南的成都軍區和昆明軍區,當時對越自衛反擊戰硝煙未散,昆明軍區是11個軍區中唯一保有作戰任務的軍區,位置相當重要,因此在最初的改革方案中,要求成都軍區并入昆明軍區,甚至成都軍區已經做了裁撤分流人員的準備,連剛動工的軍區電訊大樓都停建回填地基了,昆明軍區也做了接收成都方面的一些準備。然而,在反復論證中,保留成都軍區的意見逐漸逆轉了局勢,因為成都位置適中,交通便利,能夠兼顧西藏等多個方向,又有較好的防御縱深,而昆明地處一隅相對不方便,可以說,保留昆明軍區是基于眼前,而保留成都軍區則是基于長久。直到1985年6月3日軍委擴大會議,昆明軍區并入成都軍區的方案才算定下來。隨著這次改革,軍區從11個縮減到7個,多兵種聯合作戰的趨勢更加明顯。
本次軍區調整為戰區,更是提高了陸海空協同作戰的高度。其實在過去20年里,世界軍事強國都在逐步完成從軍區到戰區的升級和調整,擁有六大戰區的美國自不必說,2008年俄羅斯將六大軍區調整為四大戰區,都是新的國際形勢下軍事改革大勢所趨。
(責編:石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