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
毛積分,武警總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曾在301醫院研修心血管病專業,北京中醫藥協會老年病委員會委員。從事心血管病及高血壓病臨床工作23年,對老年頑固性心絞痛、難治性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及高血壓病的治療和康復有獨特的研究和見解。在國內重要醫學雜志期刊發表論文及文章20余篇。
親愛的中老年朋友們,對于急危重癥在我們腦海里的概念,大家一想到心血管疾病,不禁“心頭一緊”。是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致殘率都很高,目前還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但是,如果我說糖尿病也是一種心血管疾病,您會感到意外和驚訝嗎?
得了糖尿病就好比
“得過一次心梗”
其實,美國心臟病協會早在1999年就正式提出了“糖尿病是一種心血管疾病”這一概念,把糖尿病作為冠心病的等危癥來看待。我們今天就是要普及和強化這一觀念。同年,世界衛生組織給出了糖尿病并發冠心病的診斷標準,糖尿病再符合下列標準之一者:1.心律失常和典型心絞痛;2.有心肌梗死病史;3.心電圖證實ST-T改變,符合冠脈供血不足或有嚴重心律失常者(包括房性/室性奔馬律)及擴張性心肌病;4.不能查明原因的心力衰竭。這些專業術語可能有些枯燥和費解,通俗地說,就是得了糖尿病就好比“得過一次心梗”。
溯根求源,我們還要從糖尿病和冠心病二者的“親密”關系說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二者有“共同土壤”,即糖尿病、冠心病的發病機制具有共同基礎,心血管的堵塞是以慢性炎癥為元兇,然后慢性炎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會加劇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并且這種損害一旦發生,任何治療都最多只能起到減輕癥狀、減慢進展的作用,卻無法治愈。其次是它們有“共同的溫床”,即它們共同的危險因素比如飲食結構、運動減少、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等,會引起共同的病理基礎——內皮功能紊亂,這既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同時也會導致胰島血流調節異常,進而損傷胰島細胞功能,最終導致胰島功能失代償。再次是“乘積效應”,我的導師是這樣舉例子的,他說冠心病是狼,糖尿病是狽,它們在一起是“壞上加壞”。專家研究發現,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危險比不是糖尿病但攜帶兩個主要心血管危險因素(其中一個是高血壓)的還要高24%,即使只是單純糖尿病患者,并沒有其他心血管病癥,但意味著已經有很高的心血管病風險了,如果再合并有其他危險因素,這時就會產生乘積效應,甚至形成惡性循環。
糖尿病使無痛心梗更兇險
我知道這些理論上的探討是枯燥乏味的,作為臨床大夫,我總是希望我的病人成為自己的醫生,更何況我發現我不能低估了大家的接受能力,我不斷地從大家的興趣反饋中得到鼓舞,同時我也感覺到這樣溝通后帶來的獲益——健康意識。大家對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有了新的認識,那么它們的臨床表現又是如何呢?由于有了糖尿病的干擾,很多急癥大多是癥狀不典型,明明很劇烈的心梗由于劇痛使得人們會加緊就醫的情況變成了無痛心梗,并發癥多,預后也差很多。作為臨床醫生,我們甚至在工作中常遇到很多剛剛查出來還在糖耐量異常階段的患者即已出現了上述情況,一個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群在3個月后口服葡萄糖耐量的試驗中,只有1/3的血糖結果是沒有問題的,另外2/3的人群顯示已經患上了糖尿病。也就是說,對于患上糖尿病的人群來說,即使你沒有患上冠心病,但是在未來10年里,對于其他冠心病人可能會發生的危險的心血管事件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惡性心律失常等等,糖尿病人群會出現同樣的可能,甚至更危險。
綜合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糖尿病作為一種全身代謝性疾病,其大血管病變引發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冠心病已經很常見,有數據顯示,在以往糖尿病人群中,有60%~75%的患者死于心血管并發癥。國際糖尿病聯盟預測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的人數將達到5個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當中不少人或多或少地存在潛在患病危險。
當然,大家也不必談“糖”色變,現代醫學在等危癥研究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我國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曾經在“循證醫學原則下構筑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線”的報告中強調:現代疾病管理已經從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演變成為一個包括醫學治療、社會干預以及生活方式改變的綜合概念,危險因素的干預從單一學科分別干預單一危險因素轉為多個相關學科聯盟,因此應對多重危險因素進行綜合控制。在前幾十年的醫學進步的進程中,學科越分越細,醫生越學越專的情況下,在今天看來依然需要多學科多方位服務患者。
把“糖衣炮彈”的危害控制到最小
臨床診治方面,在糖尿病確診之后,需要您去找大夫做什么呢?我們建議每年至少評估一次心血管病變的危險性,評估內容包括目前或以前心血管病史、年齡、腹型肥胖、心血管危險因素、血脂、房顫病史等一系列規范評估。對于有明顯心血管家族史、吸煙、高血壓、血脂異常者,我們并不拘泥于普通的心電圖來判斷,而是同時行運動試驗評估其心臟情況會更到位。我們在對糖尿病本身的基礎治療和嚴格控制血糖之外,及時給予調整血脂、血壓,積極幫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等,目的是最大程度延緩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進程。
聊到這里,大家一定感覺到了,對于廣大的“糖友”,以“葡萄糖”為中心的傳統治療理念要變一變了,我們要采取多維度、全方位的綜合控制方法。所以說,糖尿病這個“甜蜜的殺手”固然有可惡的一面,但也沒有您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我們“經心”防控和治療,就能夠把“糖衣炮彈”的危害控制到最小限度,大家同樣可以享受真正甜蜜幸福的美好生活。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