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 杜琳
陽春三月,春天的腳步一天天近了,人們脫去了厚重的棉衣,各式各樣的春裝在眼前蕩漾。那么老話說的“春捂秋凍”還要不要遵循呢?從一個專業人士的角度說,雖然時代變了,可是一些古話依然有它的道理。在這乍暖還寒的初春,我們依然要做到:
1.保暖防寒。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這是春天氣候變化無常的寫照。另外,由于春天還有晝夜溫差大、云雨少、多風干燥等特點,這樣的氣候特別有利于致病的細菌、病毒等迅速繁殖,致使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此時,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紅熱、流行性腦膜炎、肝炎等傳染病容易發生。“春捂秋凍”就是順應氣候的養生保健經驗。因為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忽冷忽熱,人們在溫暖的房間里面捂了5個月,加上人們用棉衣捂了一個冬天,抗寒冷的能力下降了,不能迅速調節體溫。而且,初春的氣候變幻莫測,如果衣著單薄,稍有疏忽就容易感染寒邪,危及健康。春季又是高血壓、心臟病、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的波動期,因此更要注重防寒保暖。供暖停止之后,室內溫度會很快降低,對于宅在家里的老年人來說,更是增添衣物的時候。我們建議中老年人,在這個時候,適當用溫水浴足,保持四末的血液循環暢通。
2. 適當外出運動。春季是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入春以后要適應人體陽氣生發的特點,加強運動鍛煉,可以到空氣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風箏,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以舒展,為一年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3. 早睡早起,不可戀床。《內經》指出: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春天應早睡早起,多到室外活動,舒展形體。這樣可使精力更加充沛,減少困倦,還可增強心肺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對老年人來講,久臥最易傷氣,春眠太久,不但會造成新陳代謝功能下降,還可致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僵硬不舒。
但是,春天百花盛開,空氣中彌漫著大量的花粉,是過敏性疾病的好發季節。若有慢性疾病或過敏體質的人,春天卻不是個舒服的季節,對于花粉過敏的病人來說,反而應該適當減少出游,避免與過敏原接觸。并且此類病人,一定要忌口,忌服魚腥發物,如蝦、蟹、牛羊肉、辣椒、高糖等,否則舊病極易復發。
4. 飲食調養。春季飲食以平補為原則,重在養肝補脾。這一時令以肝當令,肝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樹木那樣生發,主人體一身陽氣升騰。若肝功能受損則導致周身氣血運行紊亂,肝經夾胃上行,肝氣妄動極易損傷脾胃功能,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養肝脾兩臟,對防病保健大有裨益。性溫味甘的食物首選谷類,如糯米、黑米、燕麥;蔬果類,如刀豆、南瓜、紅棗、桂圓、核桃;肉魚類,如牛肉、豬肚、鯽魚、花鯉、黃鱔等。人體從這些食物中吸取豐富營養素,可使養肝與健脾相得益彰。
陳冬,副主任醫師,1984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在東直門醫院針灸科從事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有堅實的中醫理論基礎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對臨床常見疾病、疑難雜癥均有較好的療效及獨到見解。參與編寫《保健刮痧師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著有《針灸治療面癱》《耳穴療法治百病》等多部著作。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