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益氣湯出自金末元初名醫李東垣的《脾胃論》,它由黃芪15克、人參10克、白術12克、炙甘草和柴胡各6克、陳皮5克、升麻3克、當歸9克組成,主治脾胃氣虛及氣虛下陷諸證。表面看,此方在于補中益氣,而實則可以調暢氣機。此方加減運用范圍相當廣泛,可以治療以下病癥:
1.精神分裂癥。此類疾病,多因痰濁內阻,血流不暢,以致心竅壅塞、精神不明,若久治不愈,可致正氣虧虛而痰瘀不化,用補中益氣湯加丹參、法夏、膽星、菖蒲、桃仁,效果很好。
2.癲癇癥。此疾頑劣頻發,必傷五臟正氣,而補中益氣湯中人參可“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用補中益氣湯加制馬錢子、明礬、石菖蒲、丹參,療效倍增。
3.心臟類疾病。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心肌炎等心臟疾病都可用補中益氣湯作為基本方(方中人參以白人參、野山參、西洋參為宜),冠心病加桂枝、川芎、丹參、棗仁;風濕性心臟病加山藥、徐長卿、金石斛等活血養陰藥;肺源性心臟病加仙靈脾、當歸、熟地、山萸肉、白果等益腎藥;病毒性心肌炎可加金銀花、連翹、蒲公英、苦參、生地、石斛等清熱解毒藥。
4.脾胃疾病。脾胃疾病多與虛寒氣滯、氣血不運有關,病程久并氣血衰甚者,可每日送服補中益氣湯加鹿茸1~2克,連服1~2個月;病情輕者可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桂枝、砂仁、茯苓、蘇梗;胃酸多者加烏賊骨;胃中有濕熱者加炒地榆、蒲公英、連翹。
5.失眠。適用一般初起之失眠,補中益氣湯因可升提陽氣,振奮白天精神。若為血氣虧損者,可加炒棗仁、延胡索。
6.慢性腰肌勞損。此為腰痛最常見的原因,用補中益氣湯加杜仲、骨碎補有顯著效果。但方中黃芪、白術用量均需30克以上。
7.黃褐斑。伴乏力、面目虛浮而少光澤者,用補中益氣湯加藁本、防風、荊芥、蒼術、茯苓,有良效。
注:以上病癥的加減藥方請咨詢醫生后酌情服用。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院 ?何錢 ?郵編:55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