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中
1月30日 晴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時光流轉,春去冬來。隨著時光的流逝,我越來越思念我的母校陽曲縣大盂中學,懷念那段令我難忘的艱難歲月。那時的人,那時的事,現在回想起來,像冬天雪地上的腳印,有的深,有的淺,延伸在廣袤的天地間。
我是八四年九月上初中的。記得當年八月曾經發生過一次山洪,洪水漫過校園。開學后,洪水已經退去,校園一片狼藉。教室內齊窗臺高的洪水留下的痕跡非常醒目。教室內校園中留下一層厚厚的淤泥。因我當年成績優秀,在開學報到后,年過半百的班主任老師就指定我當班長。只記得在這次勞動中,同學們都說 “新官上任三把火”,懵懵懂懂中,我帶領大家去勞動。我們這些稚氣未脫的孩子,拿起鐵鍬盡力去鏟,鏟得雙手起泡,渾身冒汗,也沒有人叫苦叫累。然后清掃垃圾,搬進桌凳,開始初中后的一段艱苦生活。教室是幾排很舊的五十年代蓋的平房,沒有頂棚,窗戶上的玻璃這缺一塊,那缺一塊。冬天來了,北風刺骨,冰天雪地。教室里生一個火爐,溫度很低,像冰窖一樣。為了學習,我的手腳凍得又紅又腫,像饅頭一樣,閃閃發光。白天中午時分,又痛又癢,那種滋味現在想來,很不好受。
母校遠離集鎮,建在一座廢棄的古廟上,當地人又稱“新寺”。去學校有一段長長的路。那是一條平整的沙土路,夏日路旁棵棵白楊茂盛,綠樹成蔭。不遠處是一望無際的田野,禾苗長勢良好,綠油油一片。到了秋日,涼風習習,莊稼成熟,路邊樹上葉子變黃,紛紛揚揚飄落下來,不多久路上積了一層厚厚的枯黃的樹葉,踩上去發出沙沙的響聲。寒來暑往,在這條路上跋涉的,有附近村民的子弟,還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外地學生。他們在這條路上,行色匆匆,為讀書而來。多少年過去了,我忘不了那古樸端莊的舊式的校門,忘不了校門旁邊蒼勁的八個大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忘不了那校園中氣勢宏偉的廟宇和旁邊古色古香的玲瓏的八角樓。無論在泛白的黎明,還是在蒼茫的暮色中,那渾厚富有穿透力的鐘聲,那清脆悅耳的風鈴聲,總會在校園的上空飄蕩……那時的母校以校風正,學風濃,高中文科成績好享譽全縣。母校在五十多年的時光中,如一位慈愛的母親,迎來一位又一位前來求學的孩子。她又似一位睿智的長者,目送著一屆又一屆學子成人成才,報效祖國。在貧苦的鄉村,正是這所學校,正是這所學校的老師們,改變了我們這些學生的命運。多少年來,我忘不了老師臉上深深的皺紋,額頭細密的汗珠,布滿血絲的眼睛。忘不了老師頭上的白發,佝僂的身材,簡陋的服裝。忘不了老師知識的淵博,品格的高尚……老師像渡手,忠實地把每一位學生成功渡到河的彼岸,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老師是紅燭,默默燃燒自己照亮學生前進的道路。難忘母校古廟前那一株幾個人都合抱不住的古槐,春天來了,又煥發出勃勃生機,綠葉長滿枝頭,頭頂藍天,腳踏家鄉的土地。母校在我心中,就是一棵參天大樹,五十多年越發枝繁葉茂。
九五年大學畢業,我又回到母校,偎依在母校的身旁。寬敞潔凈的校園,嶄新的三層教學樓,綠樹成蔭,書聲瑯瑯。穿梭在校園中,初為人師,備嘗艱辛。我忘不了熠熠的燭光前,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神。我忘不了大雪紛飛的夜晚,那溫暖而穿透迷茫夜空的學生給我的手電筒微弱的光芒。我忘不了在困難中,同事給我的純樸真誠的幫助……在我的心目中,母校是一座燈塔,在漆黑的夜晚發出耀眼的光芒,給我知識,給我力量。
十一年后,我離開母校來到縣城工作。望著寬敞整潔的馬路,穿梭的車流人流,我不禁會時時想起讓我成長,給我動力的母校,我愛母校冬日里呼呼的風聲,厚厚的積雪。我愛母校夏日里炎炎的烈日,綠綠的樹蔭。我愛母校秋日里翩飛的落葉,燦爛的朝霞……
陽曲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