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旭

一場現代奇遇,遇上震撼人心的藝術。在現代生活中,物質的滿足往往讓人變得空虛,而藝術最美妙的地方在于它可以跨越時空,讓藝術家的深邃思想與你面對面交流;讓每個用心感受的人,都能體味到藝術背后不同凡響的精神魅力。
進入今日美術館的展館入口大廳,3座壯觀雕塑立刻映入眼簾,它們由兩位來自不同時代的著名藝術家制作:瑞士的讓·丁格力和法國的讓-呂克·穆萊納。丁格力具有諷刺意味的“瘋狂”機器來自上世紀60年代,穆萊納光鮮亮麗的高科技鳥形車則創作于2011年。
穿過入口大廳,中心區域首先呈現的是當代大師的繪畫作品,如美國的羅伯特·勞森伯格,智利的羅伯托·馬塔,比利時的皮埃爾·阿列欽斯基,冰島-法國人艾豪,他們用不同的繪畫方式闡述了藝術和當代工業化生活的關系。年輕的中國藝術家何岸和文芳以及英國藝術家安吉拉·帕莫爾,通過他們或掛在墻上或擺在地上的雕塑與大師們的畫作形成了有力的對應。
在杜布菲的“三個人”組圖旁,安娜·辛德莉接受了本刊的采訪,講出了她心目中的藝術收藏與真諦……
Q:您大學修習的專業是什么?專業學習對您的人生歷程有什么影響?
A:我大學修習的專業算是一個有法國特色的學科,叫做“科學和政治”。后來我放棄了這個學科,專門去學了藝術史。這兩門學科,對我現在的工作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Q:您覺得什么樣的人可以被稱為藝術家?
A:所有的人,當他開始從事藝術,他可能就認為自己是藝術家,但是,不是說藝術家就一定是成功的,也不是說不成功的就一定不是藝術家,所以有各種可能性。
所有成功的藝術家都可以認為自己是藝術家。但是,不是說所有成功的藝術家認為自己是藝術家,他就真被藝術界所認可。所以如何判斷這個藝術家,是一個比較復雜而且比較微妙的問題。
其實要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藝術家,是根據時間來定的,因為只有歷史才能真正驗證這個藝術家經不經得起考驗,到底是不是能夠在未來不久或者很久以后,人們認可這個藝術家。如果他可以經得起考驗,那就可以真正稱得上是藝術家了。
Q:雷諾藝術收藏選擇藝術家的標準是什么?
A:在60年以前,雷諾當時很放心地把這樣一個事業交給了當時一個人、一個懂藝術的人。其實怎樣選藝術家,都是由當時那個人做的選擇。后來我接手了,也是一模一樣的道理,根據我自己的喜好來判斷,雷諾是百分之百放心的。
這20年來我做的工作還不錯,所以他們現在很信任我。但是20年前確實是一個問題,為什么呢?可能因為當時把我的履歷推薦給雷諾的這個人,他也是一個很懂藝術的人,而且我在圈內的口碑也非常好吧。基于此,我們雙方對于對方都有了一種信任感,他們才放心讓我去操作這個事情。
Q:雷諾藝術收藏和藝術家的合作模式是怎樣的?
A:本次在中國的展覽將展出超過100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創作時期跨越了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今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通過豐富的展品,回溯了法國工業巨頭之一的雷諾汽車公司與當代藝術之間獨一無二的歷史。
發源于1967年,雷諾當代藝術收藏至今已聚集起300余件藝術作品,由包括阿爾曼、杜布菲、丁格力和瓦薩雷里在內的約30來位著名藝術家創作。那時的法國正在經歷全面變革所帶來的陣痛,創建于1898年的雷諾正是這一時期國家的工業引擎。雷諾在當時的收藏方式非同尋常,不同于傳統的企業贊助,它并不購買藝術成品。雷諾公司推動的這一項目更具野心,也更加務實,旨在培養與先鋒藝術家活躍的合作關系。
作為雷諾非同尋常的收藏成果,同時也是集團與藝術家之間的合作成果,一項協議為此誕生,協議規定雷諾參與完成的作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即作品不能被出售、贈送或捐獻。該收藏是雷諾集團歷史的一部分,應為后世所保留。
Q:您不僅是雷諾藝術收藏的負責人,同時也是藝術的評論家、史學家。您對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是否有所涉獵?
A:如果只談中國傳統藝術的話,我只能說我作為一個普通的歐洲人對于中國傳統藝術的理解。什么意思呢?我看過很多這樣的東西,我可以欣賞它們的美感,但是我沒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去理解它們的真實概念,就是在這個層次上,我還是不能說我對中國藝術有多少了解。
Q:您更傾向、更喜歡哪種藝術形式?
A:傳統藝術的話,看到好看的我可能就會喜歡,但是我沒有一個平衡的標準,比如說從小我家里面就有漢代的一個花瓶,那么我從小就一直很喜歡它。今天我如果看到中國類似的花瓶,我就會很喜歡,因為這可能勾起了我的一些回憶,但是我沒有一個評判中國傳統藝術的標準,我只能用一種很直觀的方式進行判斷,沒有任何文化基礎輔助我理解中國的傳統藝術。
但是我看中國當代藝術,可能更加理解。為什么呢?因為當代藝術更加國際化,也就是說很多現代的中國藝術家創作的東西,可以看到他們受到西方影響,我可以辨認出受到哪位西方藝術家的影響,這個反而對我來說更容易。因此我現在看當下的中國藝術,反而更能夠理解某些概念,因為他們受西方影響很大。也就是說,東西方有一種相互學習、相互成長的概念。
西方作品中也有很多融入了東方元素。比如比利時的藝術家亨利·米修,他在亞洲生活過,看他的作品可以感覺有一些中國漢字、國畫或者書法的感覺在里面。這個藝術家在中國和日本都生活過很長時間。他的作品也是我喜歡的藝術作品。
Q:在工作之余,您喜歡以什么方式放松身心?
A:空手道。我是黑帶二段。空手道不只是一項體育運動,它有哲學思維蘊含其中。它結合了健身、思維和哲學。我從15年前就開始學習空手道,在我看來,單純從運動角度來說,它也是一項很有美學感的運動。跟你分享個小故事,在空手道里,黑帶是一個國家級別的考試,很難考。當時我要考黑帶之前,裁判告訴我,我的對手是和我同年齡段的。我當時40多歲,心想同年齡段的女性應該都不是我的對手。可上場一看發現對手是一個比我小20歲、很壯的小伙子。我當時非常憤怒,結果憑借著這股怒氣就把這個哥們兒給打敗了,然后我就成了黑帶選手。我覺得心理因素很重要,當時由于特別氣憤,所以我特別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