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濱

馬上就要春耕了,農民兄弟要是買到了假種子、假肥料,耽誤的可是一年的收成。然而,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不少不法商人又開始了他們渾水摸魚的勾當。如今的農資造假,早已不是當年的純粹假冒偽劣,從證書到配方、從商標到渠道,都已經成為了他們利用的手段。不過,再狡猾的狐貍也逃不出好獵手的槍口,只要認清了一些特點,選擇自己需要的優質農資,并不是很難。肥料篇
現在的市場上,銷售的化肥產品種類繁多,真假難辨。有的經營者還直接上門推銷化肥,這些是行政管理部門難以監管到的地方,所以成了假化肥進入農村的主要手段。如購買到假化肥使用將會影響農民一年的收成。
因此,農民朋友們在購買化肥時,對肥料的質量一直很關心,如何鑒別化肥的質量,無疑是廣大農民朋友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化肥可分為四類:即單元素肥料、復合肥、混配肥、葉面肥。
從比較直觀的方面,怎么分辨化肥真假呢?相關專家表示,區分真假化肥,主要從五個方面去分辨,那就是:看、摸、嗅、燒、溶。一是“看”。不同肥料有其特有顏色,氮肥(除石灰氮以外)幾乎都是白色的,有的略帶黃褐色或淺藍色(當然,添加其他成分的除外)。鉀肥白色或略帶紅色,比如氯化鉀、硫酸鉀、磷酸二氫鉀都呈白色。磷肥都為暗灰色,如過磷酸鈣、鈣鎂磷肥呈灰色,磷酸二銨為褐色等。二是“摸”。把肥料放在手心,用力握住或硬壓轉動,根據手感進行判斷,利用這種方法判別磷酸二銨比較有效。抓一把肥料握幾次,有油濕感的即為正品,而干燥的即為次品。用粉煤灰冒充磷肥,也可通過手感進行簡易判斷。三是“嗅”。通過肥料的特殊氣味進行簡易判斷。碳酸氫銨有強烈的銨嗅味,硫酸銨略有酸味,過磷酸鈣也有酸味,而假冒偽劣產品氣味不明顯。四是“燒”。就是把化肥樣品加熱或燃燒,從火焰顏色或熔融情況、煙味和殘留物情況來識別肥料。如氮肥中的碳酸氫銨可以直接分解產生白煙,有強烈銨味,無殘留物;氯化銨直接分解產生大量白煙,有強烈銨味、酸味,無殘留物;尿素能迅速融化,冒白煙,投入炭火中燃燒或取一個玻璃片,接觸白煙時能看到玻璃片上附有一層白色結晶物。磷肥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磷礦粉等在紅木炭上無變化,骨粉則迅速變黑,并發出焦臭味。而硫酸鉀、氯化鉀、硫酸鉀鎂在紅木炭上無變化,發出“噼啪”聲。復合肥料燃燒時與其構成原料密切相關。當原料中有氨態氮或酰氨態氮時,會放出強烈的氨味,并有大量殘渣。五是“溶”。也就是根據肥料在水中溶解狀況加以區別,如果外表觀察不易認別化肥的品種,也可將肥料顆粒撒于濕潤的地面,或用少量的水濕潤,過一段時間后,可根據肥料的溶解情況進行判斷。磷酸二銨、硫酸鉀、氯化鉀等可以完全溶解,過磷酸鈣、硝酸銨鈣等只能部分溶解。復混肥顆粒會發散、溶解或有部分殘留物。而假冒偽劣肥料溶解性一般很差或根本不溶解。
種子篇
作為農業生產的“命脈”,種子和化肥的質量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農民一年收成的好壞。近幾年來,因種子和化肥的質量問題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的事件屢見不鮮。如何把這些假冒偽劣產品扼殺在搖籃中,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認真識別,讓他們無計可施,沒人買了,自然就會越來越少,如何選擇,如何認準真實的種子,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選購優良種子呢?可采用“八看一要法”的方法來選購。一看種子生產許可證編號。主要農作物種子標簽上必須標注種子生產許可證編號,無編號的即為無證生產種子,有編號的還要看該生產許可證是否真實有效。二看種子經營許可證編號。不論主要農作物還是非主要農作物,種子標簽上必須標注經營許可證編號,無編號即為無證經營種子,按《種子法》第六十條處罰。有編號的,應檢查經營許可證是否真實有效。三看品種名稱和審定編號。主要農作物品種在推廣應用前必須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通過省級審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可在該省范圍內推廣。因此,主要農作物種子標簽上必須標注品種審定編號。要注意檢查品種審定編號是否真實(以審定公告作參照)。通過審定編號了解該品種是國審還是省審,相應地確定該品種應銷售推廣的地區范圍。特別強調,種子標簽標注的品種名稱及植物特性必須與審定公告一致。四看產地和質量指標。《種子法》明確了假、劣種子的概念,為界定假、劣種子提供了法律依據。通過檢查標簽標注的產地和質量指標、可以準確判定是不是假、劣種子。五看商家營業執照。農民朋友購買種子時應選擇經營時間長、經濟實力強、信譽好、具有合法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認真查看商家營業執照,對缺少相關證件的堅決不能購買并向工商、農業等部門舉報。六看所購種子的包裝、標簽。看其標注的項目內容是否齊全,是否具有真實性。購種時切忌購買“散裝種子”,這些種子沒有標注種子特征特性、栽培技術要點及質量標準,無法指導農民正確使用種子。七看種子的生產日期,避免使用過期種子。雖然陳年種子并非不能用,但一般情況下,種子時間一長,對其發芽率會有一定影響。八看種子適宜種植的區域。主要是看品種介紹,所有品種都應明確說明其所適宜種植的區域范圍。如果你所在地區不在該品種的適宜種植區域內,絕對不能輕易購買,否則可能造成大幅度減產。一定要索要購貨發票或銷售憑證。并保存好種子包裝袋、標簽或信譽卡,要留少許種子,以便在出現糾紛時,方便維權和執法部門取證。一旦購買到假劣種子,應及時向相關執法部門投訴,必要時可申請田間現場鑒定,同時,積極采取補種、增加肥水、噴灑藥劑等一切可能措施爭取將損失降到最小。
網購篇
今年春耕,在互聯網上購買農資產品,成為了一些地方的新時尚。網購農資方便快捷,而且價格也更加經濟實惠。不過,有些農民朋友還是有點猶豫,他們害怕在網上買到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還有的人害怕買了東西不滿意,電商不給退換。網購農資真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嗎?農民朋友在網上買農資,該怎么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
正如許多新鮮事物一樣,網購農資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一是上線銷售農資的網站少,農戶可選性不大。二是對于一些低價農資,一些農戶們并不買賬,不相信網站銷售的農資產品質量。有句農諺說得好: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如果網購的是假種子,一年的收成就全沒了。三是網購的種子如果有問題,由于缺乏實體店,索賠會比較困難。四是農資快遞成為難題。一般的農資網購網站,如果在網站覆蓋范圍內的農資,會配送到鎮,然后農戶去取;但是如果不在配送覆蓋地區,網站就要和郵政部門聯系運送,時間一般需要15天到30天,運費也要貴一些。一位農戶說,如果莊稼趕上雨后施肥,網購的化肥需要10多天才到就耽誤大事了,感覺還是到實體店購買好。
專家表示,一些知名網站農資產品不敢、不愿上線的原因是深層次的,因為要涉及多個部門,有較大難度。先說質量把關方面。一是上線加盟的農資企業產品質量要過硬,不能讓假冒農資產品鉆空子。這需要專業人員幫助網站篩選、鑒定,進行質量把關,要耗費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二是配送是個最大的難題。在其他生活用品快遞到農村都犯難的情況下,超重的化肥、種子、農藥的配送就更加困難,一般快遞公司不愿意接單。
在這個2016年的春耕即將來臨之際,專家對于網上購買農資的消費者也給予了一些建議。第一招:網購時注意保存交易憑證,這些電子數據信息是發生糾紛進行維權的重要證據。第二招:網絡交易不是法外之地,無論本地外地網站,都可以向經營者所在地工商部門投訴,也可以向第三方交易平臺所在地工商部門投訴。第三招:絕大部分商品都能七日內退貨,根據新消法規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須說明理由。第四招:注意辨別購物網站的合法性,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站首頁最下方查看該網站是否有通信部門、公安部門、工商部門等的備案信息和批準文號,上述內容的圖標鏈接如果都能點擊打開,該網站即是合法的。第五招:小心保管自己的銀行卡、網購賬號。網上交易、充值時,一定要核對官網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