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輝
早就聽說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柏林鄉長灘村有一專業合作社,其領頭人是回鄉的創業年輕人。他利用山區荒山荒地大力發展種植業,帶動鄉親們養山羊、種蔬菜脫貧致富。他就是合作社負責人張彬。
聚焦市場,撂荒地里種蔬菜
張彬17歲即離家外出打工,種過地、進過廠。2002年,他結束打工漂泊生涯,回家鄉謀生。
柏林鄉距離縣城80多公里,與達州、儀隴交界,場鎮人丁旺盛,生意興隆。細心的張彬發現,農貿市場里的蔬菜絕大多數靠“進口”,品種有限,價格不菲。聯想到村里有大片土地撂荒,自己有過幾年種菜經歷,張彬決定重操種菜舊業。
在自家3畝多承包地和鄰居們的撂荒地上,張彬駕來旋耕機,除掉地里瘋長的野草,種上四季豆、韭菜、辣椒、絲瓜、茄子等市場暢銷的蔬菜品種。由于市場定位準確,產銷對路,張彬很快嘗到了創業的甜頭,種植面積很快由最初的幾畝發展到50多畝,品種也擴大到30多個,令鄉親們刮目相看。
靠山吃山,荒山坡上養山羊
張彬并不滿足眼前于蔬菜種植的“風生水起”,望著家鄉荒山野地一片片茂盛的青草,養殖遠近聞名的營山黑山羊的念頭油然而生。養殖黑山羊,一來可讓大片荒山野地派上用場,拓寬掙錢門路;二來能為蔬菜種植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肥料,提高蔬菜品質,降低種植成本。
說干就干,張彬開始學技術、建圈舍、購羊仔,沒日沒夜地東奔西忙,打響了他的黑山羊養殖第一炮。幾個月后,母羊開始產羊羔,辛勤付出得到回報,張彬大喜過望,信心倍增,乘勢他又購回一批山羊在家圈養。幾年后,存欄山羊數量發展到了100多頭,黑山羊養殖再獲成功。
始料不及,養羊遭遇毒玉米
就在黑山羊養殖順風順水的當兒,張彬卻遭遇始料不及的大挫折:他購買喂羊的玉米中,有農戶為延長玉米保存時間,對玉米做了噴藥處理,使他喂養的50頭大羊和20多頭小羊先后中毒死亡。雖經過獸醫搶救,成活下來的山羊也僅剩一半。對張彬而言,這場從天而降的厄運,無異于晴天霹靂。
中毒事件以后,張彬以每畝100元的價格租下農戶幾百畝荒地種植蔬菜和青草,大幅拓寬山羊放養區,讓山羊吃上更多的綠色環保青飼料。同時,繼續下功夫專研山羊養殖技術,虛心學習同行的好做法好經驗,主動向養羊專業戶和畜牧獸醫求教,逐步成長為山羊養殖的行家里手。
做大做強,攜手村民奔小康
有了豐富的養羊經驗,黑山羊長勢越來越好,張彬又從營山縣及遂寧購回優質母黑山羊。眼見山羊存欄數量不斷增多,羊圈已有爆棚之憂,張彬一邊擴大羊圈,一邊謀劃成立專業合作社,他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推進生態養羊示范基地建設,攜手鄉親增收致富。
2013年8月,張彬在農業畜牧、工商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營山縣新章蔬菜種值專業合作社”,實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目前合作社已在全鄉發展社員100多戶,蔬菜種植面積達1200多畝。社員產出的蔬菜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形成“村民掙大錢、社上得薄利”的機制。2015年,張彬又投資20多萬元新建1200多平方米的兩層羊圈,購置配套農用機器,建成“營山縣禾壩山羊養殖家庭農場”。為帶動村民養羊致富,張彬主動將山羊送給村民喂養,養大回收時,村民只還本,山羊增加的重量按市場價補助給村民。這種養殖方式為村民開辟了一條低成本低風險致富模式,深受村民歡迎。
如今,張彬養殖的山羊圈存欄規模始終保持在80多頭,每年收入五六萬元,30多戶村民代養山羊達100頭左右,閑時農民代養山羊掙了不少現金。村民張大品說,“一只小羊喂大后可賣到七八百元,而且不出本錢就能掙到近500元的勞務費,感謝張彬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致富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