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青島市政府《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征收收益分配管理的通知》要求,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嚴格履行法定征地程序,建立征地預存款制度,依法依規合理予以補償安置,著力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征收收益分配管理,保障失地農民合法權益,確保村集體和農民分享工業化城市化成果,確保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通知》強調,要嚴格落實土地征收補償政策。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是對被征地農民和村集體的補償,包括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費(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費要嚴格執行省政府公布的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標準,不得隨意降低。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按照市政府公布的標準執行。把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征地預存款制度,做到征地報批前資金先行到專賬、征地批準后資金兌付有保障。批準征收3個月內將土地征收補償安置等費用,按照規定足額支付給被征地村集體和農民。
《通知》規定,合理分配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費。依法依規將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費在村集體和土地承包戶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維護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和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益。對實行家庭承包的土地,全部或部分被征收且沒有條件調整承包土地的,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費的80%按照承包合同和確權登記面積支付給土地承包戶,其余20%支付給被征收土地的村集體。對依法實行其他形式承包的土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和機動地、農村田間道路和溝渠等,土地收補償安置費應支付給村集體,歸全體成員所有,由村集體制定分配使用方案,經全體成員討論通過后實施。
《通知》提出,創新完善村集體資產分配管理制度。開展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村(社區),應把包括集體所有的土地征收收益在內的各類村集體資產作為股本金,按規定折股量化到村集體每個成員,使農民能夠享受股權和股金分配收益。已經完成產權改革的村(社區),股權配置不均衡、村干部多占股份的,要依法調整股權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