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藥物研究方向的一名研究人員告訴記者,國外專利藥在其專利期內定制高價是國際通行的做法。據了解,諾華格列衛身上負載著很多專利,治療白血病適應癥的專利2013年已經到期,治療胃腸間質瘤的專利2021年到期。國內仿制藥廠的代表、正大天晴公司的一名高層管理人員表示,諾華格列衛已經在中國以高價銷售了十幾年了,其研發投入費用早已收回,但瑞士諾華卻一直未主動降低銷售價格。
有相關研究人員告訴記者,同一種專利藥,中國的價格應與周邊同等經濟水平的國家保持在同一水準。但實際情況是,專利藥價格在中國往往比其他國家都要高很多,這就是不合理的。據了解,與全球其他主要國家相比,格列衛在中國23500的價格幾乎為全球最貴,而其他包括美國、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在內,其價格分散在幾千至一萬余元人民幣之間,有些國家相應的醫保制度之下,患者的負擔每個月甚至下降至幾百元人民幣。
何以出現這種情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世界銀行中國醫療衛生改革專家顧問李玲說,英國、法國等國家都是以國家的力量與這些跨國醫藥公司進行談判,以市場換價格,所以藥價壓得很低。但中國沒有這樣的談判機制,都是醫藥公司與醫院談價格,造成藥價很高。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此持相同觀點,他認為,如果在跨國藥企剛進入中國進行審批的時候與它進行談判,將會非常有效果。
造成天價藥的另一個原因是國內稅費偏高,正大天晴高管分析說,國外藥物從進口到病人拿到藥物,中間有關稅、增值稅、各種手續費、進銷差和批零差等,這些稅費中國明顯比國外高。另外,國外專利藥首次進入中國,相關部門并未統一制定價格,國外藥企自主申報價格時將各種稅費和研發成本等因素計入,因此價格普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