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農業的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現代農業發展就必須加強農業機械化建設。農機設備可以為農民日常生產活動的開展提供幫助,進而減少農業生產者的勞動量,提高生產勞動效率,實現農業經濟效益與農民收入有效增加,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加強農業機械化對助推現代農業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農機化;現代農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06.010
1 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由機器代替人力、畜力的方式已廣泛用于生產勞動作業,推動了我國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不斷增加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由此可以看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在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農業生產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業勞動者的勞動量。在發展過程中,資源與環境一直是被重點關注的社會問題,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大大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節約了資源。
2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現狀
2.1 農業機械結構不合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機械數量、種類日益增多。聯合收割機、機動脫粒機、農用排灌柴油機、大中型拖拉機的數量均日益增加。但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我國農業機械結構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現象,如小型的機械占多數,大中小機械的比例不合理,大中型拖拉機與小型拖拉機的數量依舊存在較大的差距,配套的機械設施少等,都大大降低了機械的使用率。加工業、養殖業和畜牧業可以使用的機械較少,但在種植業方面,能夠使用的機械種類卻很多。
2.2 地區發展不均衡
由于區域生產條件與經濟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其發展特征也各具特色。例如在發達地區,因其經濟較為發達,農民對機械的購買力水平相對較高,基于此,農民購買機械意向就會較多一些,進而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但在不發達的地區,經濟水平較低,農民的購買力水平相對較弱,在此情況下,農民擁有的機械就比較少,收入水平也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2.3 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生產規模相對較小
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依舊較低。除了小麥播種、收割的機械化水平較高之外,水稻和其他經濟作物的播種與收割的機械化水平都較低,嚴重阻礙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
2.4 農業機械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機化社會服務組織數量也在逐漸增多,但都存在規模較小、服務水平較低的問題,其經營管理方面也存在許多漏洞,而且還缺少符合農業需求的發展策略。上述問題的普遍存在制約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3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策
3.1 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
基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可以發現,大多數農民都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大中型農業機械,這就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業扶持的力度,從而為農民解決機械購置資金問題提供幫助,可通過提供無息貸款來解決這一問題。除此之外,還需要重視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的問題。通過農業機械化,能夠降低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還具有應用效應和自身再生產的能力。
基于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情況,應選擇資金與技術密集的發展措施。我國許多農民購買農業機械不僅是將其用于農業生產,還是其致富方式之一,從而在進行社會化服務過程中收獲回報。基于此,通過健全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不僅能夠推動農機使用效率的提高,降低生產成本,還能夠滿足農民對機械化作業的需求,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
3.2 重視農業機械區域化發展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種植的農作物因區域限制存在不同,而不同的農作物對機械化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要想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必須重視其非均衡發展問題,這就要求依據地區與發展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在體現各地區區域優勢的前提下,按照當地農產品布局情況來發展。
3.3 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形成規模經營
近年來,我國實行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經營為主,這嚴重阻礙了大型高效農業機械的應用與發展。針對此問題,各地區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在確保農民利益的前提下,促進耕地有序流轉,從而形成規模經營。
3.4 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制
對于我國目前農業機械化服務方面的問題,應當建立健全農機服務機制,這就要求在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手段的基礎上,建立一體化的新型農機服務體制,從而以農機社會化服務來推動機械化發展。
4 結語
總之,通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能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基于此,在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進行全面了解之后,要客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采取相應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從而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持續發展。
作者簡介:陳雪梅,中專學歷,公主嶺市農業機械化學校,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機新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