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
近日,福州個別監獄上空深夜常有無人機出沒,并在監舍區、教學樓、行政辦公樓和駐監武警營區等場所上空繞飛和懸停。目前而言,無人機深夜頻頻光顧監獄上空,到底是航空愛好者的任性所致,還是不法分子的有意為之,還有待公安機關進一步偵查。但無人機在監獄上空肆無忌憚的飛行,其危害性卻是實實在在的。
科技改變生活。隨著無人機快遞、無人機勘測、無人機搜尋、無人機植保等應用的落地,人們的生活大幅優化,社會效率快速提升。不過,無人機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監管政策滯后的問題也日益凸顯。比如,《中國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規定》并未直接將監獄上空設定為管制空域。同樣,在隱私保護方面,也存在大量的政策模糊地帶。相比于政策滯后,監管失范的隱憂更值得警惕。當前全國具有無人機駕駛資格的駕駛員僅有2142名,數萬無人機在“無證黑飛”。
管理的失范、大量無人機無序飛行,不僅容易引發事故、增大公眾的安全風險,更會讓公眾隱私淪為“易碎品”。可見,“無人機夜闖監獄”須法制和監管伴飛。對相關部門而言,要管住無人機的“黑飛”,首先要做的是完善無人機管理法規。比如制定無人機飛行的“交通法規”、準入機制、備案制度和數據傳輸標準,讓無人機翱翔在規則之下。其次是加強監管。相關部門必須通過嚴苛的監管,保證法規的剛性,確保公眾的隱私和社會的安全不受侵害。一旦有人闖紅線,就堅決運用技術手段,予以制止。唯有如此,無人機行業才能進入良性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