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年的發展,曾經的新興事物電商網站如今已經成為了傳統行業。近年來,隨著O2O概念的興起,電商平臺也在逐步下沉,試圖打通線上商城和線下商家,電商和傳統行業的關系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從線上到線下
從線上走到線下,一直是阿里成立以來苦苦追尋的夢想。在消費金融服務、VR和AR技術的幫助下,而今年的“雙11”,線下也將成為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事實上,為了實現走到線下的夢想,阿里一直煞費苦心,四面出擊。去年8月,阿里宣布投資蘇寧云商約283億元人民幣,一舉成為了蘇寧云商的第二大股東。經過將近一年的運作,雙方在北京共同宣布將戰略合作再升級,將向所有合作伙伴開放用戶資源、流量資源和大數據資源,與制造業巨頭品牌結成“王者聯盟”,并聯合推出圍繞品牌的“萬億智造計劃”。
此外,阿里還在2014年以53.7億元港幣對銀泰商業進行戰略投資,并順理成章成為銀泰百貨的單一最大股東。阿里與銀泰共同開發了一系列互聯網產品,包括《喵街》、《喵貨》、《西選》和《喵客》等APP。銀泰和阿里還打通了會員和支付體系,推出虛擬會員卡“銀泰寶”。與銀泰的合作,既是阿里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模板,也是平臺。阿里希望能快速復制新銀泰商業的模式,和上到大型商場、下到便利店的所有商業形態合作伙伴展開合作。
面對來勢洶洶的阿里,京東同樣不甘示弱。京東在2015年8月7日宣布,以每股9元人民幣共計43.1億元人民幣入股永輝超市。交易完成后,京東將持有永輝超市10%的股份,并擁有提名永輝兩名董事(包括一名獨立董事)的權利。據悉,雙方的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強化聯盟協同;積極探索線上線下合作模式及O2O業務發展;倉儲物流協作;共同挖掘互聯網金融資源。除在上述領域外,雙方將建立高層定期溝通機制,共同商議合作重大事項。

京東與永輝的合作重點是生鮮業務,京東集團希望通過這一交易加強在生鮮O2O的參與感,支持京東到家項目。永輝超市方面表示,在采購、O2O、金融和信息技術等方面雙方擬構建互為優先、互惠共贏的戰略合作模式,實現共同發展、合作共贏。
而前文所提到的萬達旗下電商平臺飛凡網,主要方向也是走線上線下結合的路子。當時,萬達宣稱飛凡網將在5年內增投至200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最大的O2O電商公司,其勇氣的背后正是認定了線上線下融合的大趨勢。
傳統企業何去何從?
毫無疑問,今年天貓和蘇寧之間的強強聯手為整個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但是對于傳統企業來說,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2015年,位于上海淮海路的東方商廈正式宣告閉店,而到了2016年9月,太平洋百貨業也決定撤離淮海路。而梅龍鎮廣場在把餐飲業面積比例從17%提升到了35%之后,才終于為自己挽回了一些顏面。作為上海的知名百貨集團,這些企業的陸續撤離和黯然轉型,已經證明了時局對于純線下企業已經非常惡劣,傳統企業已經面臨了“要么擁抱這個時代,要么直接退出”的尷尬抉擇。
但在這個時候,前文提到的阿里和銀泰百貨的合作則可以作為寶貴借鑒。根據其2015年年報顯示,銀泰百貨和阿里的合作讓雙方的流量得以共享,這有效降低了銀泰百貨的營銷成本,其人工成本以及折舊攤銷成本增長率也因此而獲得較大幅度的降低。銀泰百貨的成功無疑證明了電商正在走向傳統化,而傳統企業也必須擁抱電商,尋求未來。
電商真的會消失嗎?
在前段時間的杭州云棲大會上,馬云發表演講表示,在未來純電商時代將很快結束,而“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資源”將開始影響世界。但是這并非意味著電商已經走向了窮途末路,馬云認為,未來電商之路應該走線上、線下和物流相結合的全新道路,讓線下的企業走到線上去,讓線上的企業走到線下來。而這,就是即將到來的全新“新零售”時代。對于這樣的理念,馬云并非只是空口白牙拿話來忽悠人,他的“貓寧”正是“新零售”時代的一塊敲門磚。
一年多前,蘇寧和天貓兩家零售商互相出資參股合作,而他們的合作,當時被外界戲稱為“貓寧”。不過顯然“貓寧”并不僅僅是一個玩笑,在一年后,他們真的順勢以“貓寧”為名,成立了合資公司,專注于實踐“新零售”的雄圖。很顯然,這個新生的“貓寧”電商就是馬云口中那個讓電商消失的東西。
而天貓和蘇寧的信心,也是有數據支持的,據蘇寧云商華北區執行總裁北京大區總經理卞農提供的數據顯示,從去年“雙11”線上線下渠道銷售份額的對比來看,11月5日~11月11日期間其實線下門店的增長更大,增幅達到389%。到了今年,蘇寧云商COO侯恩龍表示,蘇寧要讓零售回歸本質,即讓消費者走出家門邊逛邊買—言外之意就是線下實體店將成為今年“雙11”的主戰場。

未來的電商將是什么模樣?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