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1940年出生于美國舊金山,那一年正是龍年。對一位華人后裔來說,這既是巧合,也是命運。
在1964年和1967年兩次“國際空手道冠軍大賽”中,李小龍表演了兩指俯臥撐和一寸拳等絕活,引起了武術界和好萊塢的注意,獲得了在《青蜂俠》《蝙蝠俠》等一系列影片中出鏡的機會。但上世紀60年代的好萊塢仍然無法接受一個黃種人出演主角。于是,在多次碰壁后,這個有志于電影的年輕人選擇了回到香港,開始在崛起中的香港電影業中一試身手。
李小龍生前曾自信地在一張便箋上寫道:“我的目標明確,我,布魯斯·李,將會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東方巨星。作為回報,我將奉獻出最激動人心、最具震撼性的演出。”
一直以來,人們只把李小龍看作拳腳武夫的代言人,但實際上,他征服世界的,卻是他的人格魅力和強烈的民族自尊,這是他拼了性命去維護、去表達的東西。因為他,英文詞典里添加了一個新詞:kungfu(功夫)。
多項解讀
1.目標明確。人的一生,有很多不同的大大小小的目標。一個個目標的選擇和實現,體現出不同的人生價值。李小龍成為華人世界的精神偶像,不僅在于他堅持奮斗的精神,更在于他精確的人生定位。
2.文化傳承。2016年是李小龍誕辰76周年,他曾讓中國功夫走向世界,對于中國電影業的貢獻可謂功不可沒。雖然他已經去世了很長時間,但人們依然用各種方式懷念著他。他的卡通形象和電影角色至今為人們耳熟能詳,時常津津樂道。
適用方向
目標、文化、奮斗、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