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受鱖魚苗種產業分布和餌料魚供應的影響,鱖魚養殖形成了以依賴廣東苗種和屬暖水性的鯪魚為餌料魚的一年一茬養殖模式,該模式養成鱖魚存在出魚密集、魚價波動大、影響養殖戶經濟效益等不足。鱖魚成魚養殖需約3倍的餌料魚養殖面積進行配套,存在餌料配套魚塘有一定閑置期、土地利用率不高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模式存在的問題,我們開展了鱖魚一年兩茬高效養殖技術試驗,現將這一技術小結如下。
1.池塘條件
鱖魚主養池塘要求底質平坦,淤泥厚度要少于15厘米。沙底塘和新挖塘養殖鱖魚效果更佳。池塘面積多以3~5畝為宜,由于鱖魚喜歡清新且溶氧高的水質,故主養池塘水源要充足,進排水方便,正常蓄水水深不能小于1.5米。
2.池塘清整消毒
清塘消毒最宜用生石灰干法清塘,再曝曬池底,直至開花培育“適口餌料魚”前兩天左右才注水入塘。通過消毒,可殺死池塘中的病毒、細菌、寄生蟲及底棲生物、水生昆蟲等,為鱖魚養殖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3.苗種放養
第一茬,4月中旬從廣東購進鱖魚苗,經半個月培育,育成規格為5厘米左右(220尾/500克),每畝放養1500尾,套養100克/尾的鰱、鳙魚(2∶1)120尾。9月份在第一茬鱖魚大規格商品魚開始銷售后,留下小規格鱖魚并塘,并塘面積占總養殖面積30%左右,并塘后9月中下旬進行第二茬放養,鱖魚種規格13~20尾/公斤,畝放養1200尾,套養150克/尾的鰱、鳙魚(2∶1)100尾。
4.餌料魚培育及投喂
第一茬鱖魚放養銜接餌料魚為自繁鯽魚苗。在鱖魚苗放養前,采用曬背沖水刺激使鯽魚形成批量產卵,再將附有鯽魚卵的魚巢轉移至事先已肥水的鱖魚養殖池孵化出魚苗,魚苗密度一般每畝控制在50萬~100萬尾。魚卵可分2~3批放入,每批間隔一天,如1-3-5,這樣可兼顧規格不齊的鱖苗均有適口餌料。第二茬鱖魚放養用廣東產鯪魚魚苗接口,采用常規肥水方法進行魚苗培育,可直接在鱖魚養殖池培育,也可專塘培育后再供應給鱖魚池。
鱖魚養殖過程中,用專塘培育鯪魚,為正常生產季節的鱖魚養殖不斷提供餌料魚。專塘培育池每畝放養鯪魚苗100萬尾,一次性放足。為保證餌料魚的適口大小配套,用控制投喂飼料的方式控制餌料魚生長速度。餌料魚投喂前用適當規格的魚篩進行過篩, 鱖魚養殖過程中,投喂的餌料魚應體質健壯、無疾病,規格整齊,全長約為鱖魚全長的1/3~2/5, 餌料魚在投喂前,須經過嚴格消毒殺蟲處理。在正常生產季節投喂量以鱖魚與餌料魚的數量比掌握在1∶5 左右,3~5 天投放一次;9月以后,5~7天投喂一次;冬春季節改為15天投喂一次。低溫季節以小鯽魚為飼料魚。
5.水質管理
魚塘水質須常年保持“肥、活、嫩、爽”的標準,池水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要經常加注新水,特別在高溫階段的6月至9月,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如多次使用藥物,則需換水以防藥害。視外河水質,平時少打外河水,最好換魚種塘水。
餌料魚鯪魚池與鱖魚養殖池進行水體交換以培育水質,在生長旺季,每次換水時,先將鱖魚池的水抽入鯪魚池,使鯪魚池水位提高20~25厘米,再從鯪魚池將水抽回至鱖魚池,使基本相同的水量互換。
6.病害防治
一是做好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定期全池潑灑高效低毒殺蟲劑。二是餌料魚消毒,在細菌性疾病高發季節,餌料魚通常用三氯或二溴海因等浸浴10分鐘;寄生蟲病高發季節,餌料魚用甲醛浸洗3~5分鐘。
7.收獲上市要求
根據鱖魚生長情況,第一茬9月開始逐步捕撈,捕大留小,小規格進行并塘養殖。第二茬為翌年3月中下旬開始上市,5月底干塘。
(浙江省湖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勞順健 ?施財根 ?郵編: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