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君華
摘 要 宜興紫砂壺作為中國的民間工藝之所以魅力四射,受到大家的鐘愛,是因為它蘊含了厚重的傳統文化,具備了一種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難以抗拒的美好力量,這種力量是精神的,也是物質的。紫砂壺的文化魅力從本質上講來源于生活,生活是紫砂壺創作的源泉,藝術是生活中的靈感體現,紫砂“月瑤壺”就是從生活中獵取素材創作而成的。
關鍵詞 月瑤壺;紫砂;藝術
紫砂壺的創作者常常深入到大自然中,通過實地觀察、汲取,獵取生活中千奇百怪的自然形象,巧運匠心地創制出一件件新的作品來。龍獅虎豹、松柏梅樁、梅蘭竹菊、天上地下、花草葉木,都是紫砂壺的創作者創作源泉。作為一名紫砂壺的創作者,特別喜歡創作“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風格特點的紫砂作品。多年的創作經驗告訴我,要想有創新,必須深入大自然,從大自然中找素材,從大自然中找靈感。大自然不僅是我們生活的源泉,而且是我們創作的源泉,紫砂作品“月瑤壺”就源于此(見圖1)。
1 紫砂“月瑤壺”的工藝特點
紫砂“月瑤壺”的壺身和壺蓋都為圓形設計,壺蓋上的半圓與壺蓋、壺身相互襯托,顯示出一種流暢美觀。壓蓋的唇線極為輕盈,子母線口蓋溫和嚴密、嚴絲合縫、氣密性良好。壺鈕與壺身的造型相仿,在圈足的襯托下更覺得錯落有致,給人明快的節奏感。暗接彎流,在端頭下壓,柔美之姿明顯。壺柄略微上抬之后優雅滑落而下,形成一條圓潤飽滿的弧線,樸雅大方。紫砂“月瑤壺”線條流暢、比例得當,點、線之間見出魅力、骨肉亭勻、簡練大方,制作頗見功力。此外,壺器以小小的圈足來支撐壺體,雖然顯得“另類”,但絲毫不覺得突兀。
2 紫砂“月瑤壺”的貼塑裝飾藝術
大自然是紫砂壺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紫砂“月瑤壺”的貼塑裝飾就是來源于自然風物——玉蘭。玉蘭花在盛開時,花瓣展向四方,使庭院青白片片,白光耀眼,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再加上清香陣陣,沁人心脾,實為美化庭院之理想花卉。玉蘭花開的時候,異常驚艷,滿樹花香,花葉舒展而飽滿,但花期短暫,但開放之時特別絢爛,代表一種一往無前的孤寒氣和決絕的孤勇優雅而款款大方。玉蘭經常在一片綠意盎然中開出大輪的白色花朵,那芳郁的香味令人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氣質,委實清新可人。玉蘭開花位置較高,迎風搖曳,神采奕奕,宛若天女散花,非常可愛。
紫砂“月瑤壺”描述了月光里夢赴瑤池的一幕,高潔婉約。“月”通“玉”,玉蘭花驕傲地站在突兀的枯莖上,隨風飄逸。人如花,花似人,挺拔向上,潔白如玉,也象征著超凡脫俗,于喧鬧俗世中獨立,過著與世無爭、樂觀豁達的生活。紫砂“月瑤壺”的造型精巧別致、質樸無華,線條協調、流暢,壺器似人而站立,清新雅致。
紫砂陶藝工作者的心中總編織著一串紫砂藝術的美麗之夢,期望飛進藝術的殿堂,灑一片鮮花,掬一縷陽光,獲一陣掌聲,這就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把貨真價實的紫砂壺奉獻給每一位壺迷和壺友,讓收藏家放心,讓愛壺者開心。正如這款紫砂“月瑤壺”,它其實也是在編織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品飲清茶時與壺同樂的人生理想。因為有了紫砂“月瑤壺”的“形”,使觀者想到其“意”,又從茶壺的立意中品鑒出美感來。“月瑤壺”的價值不僅在于它是泡茶的器皿,更在于它的外型美、思想美與意境美。正是由于壺器本身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實用性,千百年以來,紫砂壺牽系著萬千飲茶人的心緒。
3 結 語
紫砂藝術的創作方向,應緊密結合生活實用和美化心靈兩個方面。中國工藝美術陶瓷品種繁多、美不勝收,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審美的變革,有的正逐步走向消亡。相比之下,紫砂壺的藝術仍在不斷向前發展。究其原因,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紫砂作品一直在沿著生活實用和美化心靈的方向發展。就像這款紫砂“月瑤壺”,它不僅實用,而且其造型藝術予人以美感。簡而言之,當代紫砂創作應著力于藝術和實用方面的有機結合,這樣的創作才有生命力。
紫砂壺的創作需要與時俱進。“與時俱進”涵蓋了各種不同思維和領域的創作方向,紫砂藝術自明、清時期以來盛極一時,我們有理由以自己的這一獨特藝術和創新,向更多的領域和更豐富的文化層次作突飛猛進的推動,以保持紫砂藝術隊伍進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跡,讓更多的人們理解和喜愛紫砂藝術,讓我們的紫砂藝術始終以更多的創新來滿足社會的需求。
參 考 文 獻
[1]殷惠娟.大自然——創作的源泉[J].江蘇陶瓷.2007(02):35.
[2]陳麗萍.淺談紫砂文化及其創作要點[J].佛山陶瓷.2014(0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