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衛萍
摘 要 紫砂花貨的創作者常常深入到自然中,通過實地觀察,汲取生活中千奇百怪的自然形象,巧手匠心地創制出一件件具有自然風韻的花貨作品。本篇以紫砂“樹癭壺”為例,談談紫砂花貨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風格特點。
關鍵詞 樹癭壺;紫砂;花貨;自然風韻
宜興紫砂陶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中一枝獨秀、別具一格的藝術陶。宜興紫砂陶的造型設計千姿百態,主要分為光貨、花貨和筋紋貨三大類。每一種都各領風騷,屢有名人佳作傳世。尤其是花貨塑器,以獨特形式聞名于世,享有很高的聲譽。所謂塑器,書面上稱仿真器,也稱“花塑器”,紫砂壺仿真器取材于植物、動物和人物。花貨塑器是一種模仿大自然物體形態的壺器造型,在壺身上裝飾一定的浮雕、半浮雕、淺雕等藝術式樣。壺體上這些堆雕總的要求是寧簡勿繁,有些壺體和嘴、蓋、的、把各自的造型又應與自然中的原型相吻合,做到主次分清。壺身上仿生裝飾不應有“憑空而來,從天而降”或“零亂無章,喧賓奪主”的感覺,視覺上要求和諧與平衡。這種壺藝造型規則要求達到“源出自然而高于自然,將自然物體予以變化和進行發展,把夸張寓于仿真之中”,要“提煉取舍,去粗存精,既不嘩眾取寵,又應有適度的藝術夸張” 。
大自然中的萬物,是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紫砂花貨也不例外。將自然界中的物體形態去粗取精,經過藝術加工提煉,方可成為藝術品。以紫砂“樹癭壺”為例(見圖1),談談壺器的自然風韻。
1 紫砂“樹癭壺”的工藝特征
紫砂“樹癭壺”最大的特點在于壺身上有如老樹疙瘩,癭節滿身,顯得老成。壺身樹皮疤痕極為逼真,仿佛能聞到古老的味道一樣,十分經典又富有靈氣。壺把與壺嘴古拙對稱,壺蓋別致,有別于傳統。壺鈕自然盤旋向上,精神抖擻。“樹癭壺”的工藝精湛無比,無論是壺蓋的氣密性,壺嘴出水的勁道,還是壺把的角度都極盡完美。此壺整體造型渾圓敦厚、古樸雅拙,器身仿樹皮褶皺,不但突顯出其精工細作,也展現出深厚的制作功底。
2 紫砂“樹癭壺”的來歷
在中國紫砂壺的發展史上,“供春壺”有著極其特別的地位,它是紫砂壺走向成熟并發展到高峰的開端。而“供春壺”也已成為中國紫砂壺的一個象征,是中國工藝史上一個不可或缺的代表。“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宜興制壺藝人供春所制,“供春壺”最初稱作“樹癭壺”,為紀念供春,后世稱“供春壺”。此壺型是供春仿照金沙寺旁一顆銀杏樹的樹癭制作而成,他在壺上刻上樹癭上的花紋,燒成之后此壺確實非常古樸可愛,后來這種仿照自然形態的紫砂壺便聞名于世。
3 紫砂“樹癭壺”的自然風韻
紫砂花貨涉及紫砂陶藝各個品種,除了茗壺名家輩出譽滿天下外,盆、瓶、杯、文房雅玩皆有佳作傳世。紫砂花貨不僅能滿足人們的實用要求,還具有良好的觀賞收藏價值,在美觀陳設和實用把玩上,紫砂花貨古雅別致,毫不遜色于其它類別,在自然逼真上還勝出一籌,別有風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打造出了無數令人驚嘆的景致,如把這些景致都融進紫砂壺的創作中,更能示人以風華絕代。在創作紫砂花器時,不僅師法自然,認真挑選自然界中的各類事物,同時也不忘紫砂從尋常器物一躍而成為藝術珍品的升華。就像這款紫砂“樹癭壺”,以大自然之風物嫁接到紫砂藝術,把文化糅進設計中,創作出此款紫砂花器儒雅別致、意境幽雅。
4 結 語
紫砂花貨的歷史源于“供春壺”;對于這個鼻祖,任何熱愛紫砂的人對其都是滿懷敬重。這款紫砂“樹癭壺”的壺身造型仍是樹癭的形態,鮮亮的顏色符合現代的審美觀,也能吸引藏家的目光。壺嘴和壺把的設計跳出了傳統的束縛,仿佛是連著樹癭的樹枝,枝干自然環繞、蒼勁有力。這款紫砂“樹癭壺”是用雅俗共賞的方式來表現花塑器的藝術魅力,也是用銀杏樹旺盛的生命力來隱喻壺器的藝術生命。藝術之路往往寂寞相伴,只愿默默地在紫砂的世界中上下求索,遠離城市的喧囂。
參 考 文 獻
[1]王月芬.紫砂花塑器的藝術特點及創作感悟[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4(07):99.
[2]錢群蘭.金色年華,豐收季節——論紫砂“金色年華壺“的蘊意[J].江蘇陶瓷.2014(0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