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武 高洪彪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對內改革工作的不斷開展,對外開放的程度也不斷加深,社會工業發展和民用資源需求的日趨旺盛對社會資源的開發要求也不斷加大。我國開始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道路,在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繁榮發展的過程中,強調對礦床開采技術的革新有利于緩解我國的能源問題,從而打造出更加清潔和節能的資源使用環境。本文根據露天轉地下過渡期協同資源開采的特點展開討論,提出幾點有利于提高資源開采效率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露天開采;地下開采;過渡期協同;能源發展
在我國能源開采與利用領域開展技術革新,對我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非常重要。只有積極引進大型的開采機械開展協同施工,才能為能源供給提供保障,為創造出下一個中國經濟奇跡提供可能。
1 露天轉為地下開采礦藏在過渡期的主要開采方法
一般性的礦藏開采方法主要有空場開采法、在采法、充填開采法和崩落開采法等。在空場開采法中,技術人員可以使用全面法、房柱法、留礦法、分段礦房法和階段礦房開采法等。在充填開采法中,主要有垂直分條充填法、上向進路下向分層進路充填法以及方框支柱充填法和削壁充填法等。在崩落法中,具體的開采方法有單層崩落法、分段崩落法和階段崩落法等。
采礦方法在金屬、非金屬地下開采活動中,技術人員應該積極采用新的工作方法,積極試用“新工藝”,從而保證社會工業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在礦床開采之前,項目工程的技術負責人應該前往礦區環境中進行深入考察,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礦床開采計劃的制定活動。在開采中應該注意地表塌陷土地和建筑物損害的相關問題,從而爭取將礦產資源開采中對環境的影響因素降低到最小水平。
2 開展露天轉地下過渡期協同開采活動的措施
(1)針對礦山規模開展針對性的施工操作
在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活動協調發展中,應該開展技術控制和事故風險的防控活動。在施工過程中,注意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事故及污染環境的現象。在地下水資源流失事故與保水開采活動中,應該注意條帶與充填開采、里層注漿與減壓操作,應該注意技術人員規范化操作的技術控制,從而滿足綠色開采的條件需求。
在露天轉地下過渡期協同開采工程中開展活動,可以采用大型的工業機械來進行施工操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使用鑿巖設備進行開采活動時,需要技術開展裝備水平和礦山規模相關活動的探索。黑色金屬的礦山規模大于300×10000t/a,而有色金屬大于200×10000t/a的礦山規模時,在地下開采活動中可以試用機采礦臺車,可以采用兩到三臺掘進車同時開始工作,使用直徑為165mm潛孔鉆機、使用直徑為120mm的潛孔鉆機或者使用直徑為1000mm以上的天井鉆機進行施工操作都能進行高效率的施工活動。使用裝運設備時,可以采用4m3以上的鏟運車、振動放礦機,配合6~10m3規格的礦車,試用20t以上的電機車和膠帶式輸送機器。輔助設備中試用裝藥車、錨桿臺車、噴射混凝土車、人力車、材料車、修理車或者服務車等,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
(2)注重安全風險控制,科學使用大型采礦機械
中國地下礦藏開采主要技術的經濟指標中,黑色冶金礦山的設備規格試用可以分為厚礦體和薄礦體兩種材料試用類型。其中厚礦體黑色冶金礦山在開采活動中應該使用15-25t/(a-萬t)的設備重量機械。其中薄礦體黑色冶金礦山在開采活動中應該使用15-25t/(a-萬t)的設備重量機械。
在機械施工的過程中,技術人員應該做好儀器配件裝置的檢查工作。在機械挖掘活動開展之前,應該仔細檢查吊鉤、起重限位器、力矩限位器、吊鉤保險等多個部件是否到位。在起重量指示器的讀數檢查中,應該反復檢查保證數據值采集儀靈敏讀取有效。在燈光喇叭控制的過程中,應該配合雨刷使用,防止遮擋視線。在操作結構的維護過程中,技術人員應該根據各種制動器的特點,檢查離合器、方向和其他操作機構始終處于靈活可靠的裝套,除此之外,還應該保證機械連接件緊固牢靠,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不出現松動和開裂的情況。有些地下開采活動的時間比較長,因此,油路系統的液壓油箱油液必須保證充足無滲漏。
3 結束語
在礦床開采過程中,技術人員在傳統的露天開采過程中應該考慮到配合地下協同開采的技術對接,從而保證開采效率穩步提高。首先,技術人員要對巖層移動的情況進行考量,從而制定出符合礦藏開采活動開展的可行性措施,但是在露天礦藏開采的過程中進行固物排放時,應該考慮占用農田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
參考文獻
[1]白義如,谷志孟,白世偉,等.程潮鐵礦東區地下采礦引起地表沉降和巖層移動初探[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21(3):340-342.
[2]許強,黃潤秋,殷躍平,等.2009年6·5重慶武隆雞尾山崩滑災害基本特征與成因機理初步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09,17(4):433-444.
[3]任偉中,白世偉,葛修潤,等.厚覆蓋層條件下地下采礦引起的地表變形陷落特征模型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10):1715-1719.
[4]任偉中,白世偉,孫桂鳳,等.厚覆蓋巖層條件下地下采礦的地表及圍巖變形破壞特性模型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24(21):3935-3941.
[5]李春民,李仲學,僧德文,等.OpenGL在礦山井巷工程三維可視化仿真系統中的應用[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26(5):457-460.
(作者單位:1.通鋼集團板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東溝礦;2.通鋼集團板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安全環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