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致
葛洪于公元284年出生,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他寡言少語,愛動腦筋,善于思考,愛好幻想,對自然界發生的一些現象有濃厚興趣,想要了解究竟,并去揭開它們的奧秘。葛洪13歲的時候,其父去世,從此家道中落,他與母親相依為命,過著清貧的生活。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他經常幫助家里做些雜事。
一天。葛洪與鄰居幾位同齡少年上山砍柴,在泉水旁吃完東西,正準備下山時,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小伙伴們急忙去躲雨,而葛洪卻仍站在大雨中望著茫茫的天空沉思起來:是誰在一瞬間攪得烏云翻滾?又是誰引來風雨雷霆?一會兒,雨過天晴,東方的天空懸掛著一道五彩繽紛、鮮艷奪目的彩虹,小伙伴們對彩虹嘰嘰喳喳地議論著:“這道彩虹一定是蛟龍吐的氣!”“不。那是神仙搭的橋!”“不對,那是天上王母娘娘在曬彩帶?!备鸷榘蛋迪耄喝羰驱埻職猓瑸槭裁丛谟旰蟛庞校可裣蓵v云駕霧,造橋又有何用?王母娘娘曬彩帶,又怎能拋下人間?葛洪真希望能夠從書本上找到答案??墒撬依锖芨F,哪有那么多錢買書呢?甚至連紙都沒有錢去買。但對知識的渴望促使他每天一有空就去讀父親留下來的書,讀書的時候需要記錄,他在每張來之不易的紙的正面、反面上都寫了密密麻麻的字。他經常想:“如果不花錢就有用不完的筆和紙就好了?!?/p>
有一天,葛洪在灶間幫助母親燒火做飯。他將砍來的干柴放進灶膛里燃燒,再把烏黑的木炭撿出來。就在放進撿出的機械動作中,他突發奇想:“我可以用木炭在山上的石板和巖壁上寫字??!”從此以后,他每天都用荷葉包著木炭,揣在懷里上山,休息時,便在石板和巖壁上練字、默寫??恐@用不完的“紙”和“筆”,他繼續刻苦讀書。過了一段時間,父親留下來的書全讀完了,弄懂了,他便向鄰里借書看。再過一段時間,附近人家的書也全都看完了,他又到丹陽城里的大戶親戚家去借閱。葛洪就這樣一直勤奮好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他后來寫了許多諸如《抱樸子》之類的著作,成了晉代著名的煉丹家和醫藥學家。
韓愈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泵┮陨f:“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郭沫若說:“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泵總€人都希望自己長大后能成才。但人才不是你想當就能當的,你必須經過勤奮的努力。你想出國留學,就得學好外語,怎樣學好外語呢?就得早上讀,晚上背,勤奮學習;你想當名體操健兒,怎樣當呢?就得堅持勤奮練習……總之,無論你想干什么,不勤奮是根本不會成功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勤奮是成功的前提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