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偉
摘 要:針對鍋爐受熱面金屬壁溫頻繁超限,積極進行原因分析,并經過運行調整試驗,解決了金屬壁溫超限的問題,總結出幾條控制措施,此措施只是我們進行的工作,也許存在分析不全面的可能,僅供參考。
關鍵詞:金屬壁溫;原因分析;控制措施
1 設備及系統概況
某廠330MW機組,鍋爐是亞臨界參數、一次中間再熱、自然循環、單汽包、平衡通風、固態排渣煤粉爐。額定主、再蒸汽溫度分別為543℃/543℃.
鍋爐燃燒采用前、后墻對沖燃燒方式,制粉系統采用正壓直吹MPS中速磨煤機,每臺爐配備5臺磨煤機,正常滿負荷運行時4臺磨煤機運行,一臺備用。燃燒方式采用前后墻對沖燃燒,配有20只雙調風DRB-XCL型旋流煤粉燃燒器,每臺磨煤機對應4只燃燒器,B、D磨對應前墻,A、E磨對應后墻,C磨煤機對應的4只燃燒器布置在最上層,前后墻各2只。
2 機組運行中出現的問題
案例1:
9月8日 02:05 A、B、E磨煤機運行,雙側風煙系統運行,負荷195MW穩定,鍋爐總風量1068Km3/h左右,A、B側再熱汽溫分別為524℃/524℃。隨后機組負荷AGC指令由195MW上漲至235MW,再熱蒸汽溫度上漲至545.2℃,再熱器出口金屬壁溫超限。
案例2:
8月31日15:37 機組負荷260MW,A、B、C、E磨煤機運行,總煤量134t/h,爐側各主要參數穩定,CCS控制方式,AGC模式投入,升降負荷斜率為1.5%。鍋爐二次風壓力自動調整。當時氧量2.8%/2.5%,之后AGC指令由260MW持續上升至310MW,氧量降至1.7%/1.2%。
金屬壁溫頻繁超限,從曲線的趨勢觀察,壁溫的上升速度很快,對應的蒸汽溫度也都在正常值以下。通過統計分析這些超限持續升負荷過程中。
3 原因分析
查曲線發現:在快速升負荷階段,鍋爐的氧量最近降至1%,說明此時爐膛內已經嚴重缺氧,燃燒急劇惡化。
過低氧量的運行導致機組效率降低,不完全燃燒熱損失q3、q4必然增大;同時煙囪黑煙、爐渣和飛灰含炭量要增大;火焰不穩定;而且炭黑和碳粒將玷污、堵塞對流煙道受熱面和空氣預熱器,受熱面結焦。更為嚴重的是給鍋爐的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爐膛內嚴重缺氧后突然增加送風機出力時很容易引起爆燃,由于環保要求火力發電廠的Nox排放值越來越嚴格,某電廠也進行了低氮改造,為了降低SCR入口Nox的濃度,鍋爐采取降低氧量的運行方式,機組正常運行的氧量已經降低至2.5%左右。如果在此時快速升負荷,而氧量在自動情況下跟蹤又很慢。這樣延長的燃盡時間,原本在爐膛內燃燒的燃料向后推遲,致命火焰中心急劇升高,受熱面金屬壁溫也隨之升高,導致頻繁超限。
4 控制措施
(1)進行鍋爐配風調整試驗。在保證鍋爐空預器前氧量的前提下,提高送風機出口風壓,關小各臺磨煤機二次風擋板。
(2)增加OFA風擋板的開度,用以補充初期燃燒氧量不足,防止燃料此時不能充分燃燒而導致的燃燒推遲。
(3)優化氧量自動控制方式,原來的氧量只是靠二次風壓來控制,現氧量自動中增加各臺磨煤機二次風擋板邏輯。這樣既能保證在快速升降負荷時滿足氧量的要求,又能快速響應Nox的需求。
(4)重新優化氧量運行曲線。通過變負荷試驗,尋找到最佳氧量曲線。
(5)優化風煤比曲線。
5 總結
分別在100%、80%、60%額定負荷下,通過變氧量、二次風配比等進行優化調整,尋求最佳經濟運行方式;通過以上五項措施的執行,鍋爐受熱面壁溫超限問題已經解決。但是還可以通過煤量與加載力試驗等方面繼續進行優化和調整,下一步工作將繼續跟進。
參考文獻
[1]穆進章.300MW煤、氣混燒發電鍋爐燃燒調整及能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
[2]張廣才.600MW超臨界機組鍋爐燃燒調整試驗研究[D].東北電力大學,2009.
[3]李學忠.1036MW超超臨界機組鍋爐燃燒調整優化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
(作者單位:神華國華廣投(柳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