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各個大V、網紅來說,分答的火爆無疑為“知識變現”找到了一條更為便捷的途徑。在互聯網時代,技術讓知識分享不再局限于課堂,大眾可以通過在互聯網上搭建的各種平臺,接觸到很多日常生活中獲取不到的知識干貨。
王思聰帶頭,分答朋友圈刷屏
果殼網旗下的智慧變現APP《在行》在其微信公眾號上推出的一款付費語音問答新產品—分答成為了近期朋友圈刷屏“爆款”。在分答平臺上,所有人均可參與提問和回答,回答者可以在1元人民幣到500元人民幣之間自由定價,回復其他人問題即可得到這筆錢—形式必須是語音,時間被限制在60秒鐘之內。此外,這個產品還設計了“分成”機制:當答案被其他人“偷聽”時,提問者與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人民幣的分成。
據統計,在分答平臺的回答者,醫院著名醫生、企業高層、健身教練及營養師等各個行業的精英們占據了大部分,每天有很多網友們向他們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但是明星、網紅和大V們才是讓這個平臺迅速發酵的根本。其中,就連風頭正盛的王思聰都成為了回答者,掛牌價4 999元人民幣/次。
“作為亞洲首富的兒子,您的人生還有什么買不起?”想知道“國民老公”王思聰的回答嗎?只要花上1元人民幣就可以了。這一次,王思聰的站臺無疑引爆了分答這個平臺。僅一天時間,王思聰就成為了分答上賺錢最多的人之一。開始王思聰標價回答一個問題付費3 000元人民幣,后來進一步漲價,飆升到了4 999元人民幣。其中,被偷聽的最多的問題是“請問作為亞洲首富的兒子,您的人生還有什么買不起的?”偷聽人數達到11 930人。緊跟著有9 492人偷聽王思聰對“聽說你是不婚主義,要是交往的女孩意外懷孕怎么辦?”的回答。
大眾對明星、網紅隱私的窺探欲和對八卦內容的好奇心,讓分答成功脫穎而出。很多網友表示,“國民老公”對各種敏感問題的實誠回復,讓其心甘情愿花光《微信》里的零錢。

知乎百度火線跟進
說到分答,就不得不講講知識問答平臺的元老—知乎。相對于知乎社區的穩步成長,知乎其他的新項目開發都非常緩慢。知乎的出版項目來回談了幾輪,至今也沒有形成規?;漠a品;知乎的維權平臺從去年3月就宣布即將上線,但是距離真正上線也拖了一年多的時間。
分答上線運營后,知乎急了。6月6日,知乎付費語音問答產品值乎3.0上線。用戶可以向他人付費提問,每個語音回答都可以被所有人收聽,收聽的收入由提問者和回答者平分。此時距知乎Live上線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知乎微信公眾號右下角的按鈕也已經從知乎Live專欄改成了值乎3.0的入口。
有意思的是,值乎3.0上線不到半小時后,在百度搜索“值乎”,排在搜索結果第一位的卻是分答的廣告,上面寫著“分答值得付費的語音問答,十萬知識網紅等你來問!”。與此同時,在知乎手機APP和網站上搜索“分答”,相關的問答結果都消失了—問答本身并沒有被刪除,只是在搜索結果中不顯示。雙方競爭力度可見一斑。
與分答不同,知乎Live的母體知乎多年來在保證“高品質”和社區內容的前提下,就如何商業化的問題上一直躊躇不前。今年4月推出的值乎是知乎首次嘗試知識變現,一經推出,也曾在朋友圈紅極一時,然而這種遮蓋部分內容、付費之后才能觀看的模式,只能進行熟人消費,無法實現長遠發展。而作為其衍生產品的知乎Live,其變現能力也不容樂觀。直到值乎3.0出現,才讓知乎穩住了陣腳。
不僅僅是知乎,幾乎在分答宣布拿到投資的同時,一款名為《百度問咖》的APP悄然在App Store上線—百度也開始布局付費知識問答平臺。作為一款曾經的C2C(Copy to China)的產品,百度知道早在知乎之前便收獲了大量用戶。此前,百度知道已經推出了幾款面向細分領域的問答APP產品。此次借著付費知識問答的風潮,推出《百度問咖》也在情理之中。

付費問答,并非新鮮事物
付費問答并不是新事物。在國外,谷歌對于付費問答的嘗試一直沒有間斷過。Helpouts是谷歌于2013年11月推出的專家收費問答與培訓服務。然而,盡管擁有不少專家團隊,這款產品的增長卻沒有達到谷歌的預期。其實,在更早的2002年,谷歌就曾經推出過一個并非基于視頻的收費專家問答服務“谷歌問答”,每一次服務的收費在2~800美元,谷歌收取50美分傭金,但這一項目同樣以失敗告終。
成本和效率被認為是谷歌失利的絆腳石。有業內人士指出,用戶提問需要支付費用,而這種10美元到20美元的付費,無法抵消專家的人力成本,卻有效地阻擋了更多用戶成為提問者。與此同時,雅虎門戶也推出了完全免費的“雅虎問答”服務,加速了谷歌收費問答的關閉。在“雅虎問答”成功的啟迪之下,很多的門戶網站或是搜索引擎出現了一批“克隆”的免費網絡問答服務,如百度知道。
然而,免費往往伴隨著質量與內容的大量兌水,用戶不能快速地、有針對性地發現自己所需要的靠譜答案。在國內,只有知乎在免費開放的同時,保持著精耕社區運營的品質,而它又一直在商業化問題上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案。盡管如此,分答和值乎的出現,仍有其積極的意義。它們讓知識獲取不再嚴肅,與明星、網紅相結合,知識獲取的過程將充滿娛樂化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