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作業拖拉
蘇州工業園區車坊實驗小學 朱菊英
現在很多孩子寫作業時會表現出磨蹭、拖拉、不認真,讓家長們傷透了腦筋,許多家庭因此失去了應有的歡樂。如何讓孩子自覺認真地完成家庭作業呢?家長不妨試試下面三招。
一、兌獎游戲,調動孩子寫作業積極性
現在很多人沉迷于玩電腦游戲,這是為啥呢?因為很多電腦游戲都是升級游戲,遵循著持久激勵原則而設計。在改變孩子作業拖拉現象時,我們不妨也來學學游戲的獎勵機制,用積分兌獎游戲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父母可以和孩子商定游戲規,比如:獨立完成作業的加10分,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作業的再加10分,如果作業全對并得到老師肯定的則再加10分等,當孩子得滿多少分就可以兌換一個愿望,如玩半小時游戲、買自己喜歡的玩具、吃一次肯德基等。在制定游戲規則時要注意簡單易操作原則,讓孩子每天只要努力都能獲取得分,這樣才能吸引住孩子,以此調動孩子寫作業的積極性。
二、善用小鬧鐘,提高孩子學習效率
有些孩子因為沒有時間觀念寫作業拖延時間拖成了習慣,每天都要到晚上十點才能完成作業,減少了睡眠時間,導致第二天上課沒有精神,降低了學習效率。周而復始,造成惡性循環。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小鬧鐘,用鬧鐘督促孩子做作業。在孩子作業前,家長可以先根據孩子做作業的效率,幫孩子估算出做作業需要的時間,然后讓孩子在寫作業之前先上鬧鐘,鬧鐘設定在孩子完成作業期限前5分鐘響,以此提醒孩子。在開始使用小鬧鐘時,家長設定的時間要根據孩子作業情況適當留有余地,讓孩子在定鬧鐘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到成功感,不再把作業當作幫父母完成任務,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越來越好了。
三、多一點表揚,讓孩子樂于學習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家長要給孩子不斷地加油鼓勵而不是否定批評,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不停地催促,結果是家長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慢,究其原因是因為家長的催促實際上是對孩子行動速度的否定。如果反過來,隨時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及時發現孩子好的一面,馬上表揚強化:“今天寫的字比以前漂亮了!”“今天吃飯速度真快!”“今天作業速度比昨天快了5分鐘”。“今天收拾書包比昨天快多了。”……多一雙慧眼發現孩子的優點,多一張大嘴夸夸孩子的優點。孩子慢的時候,裝做看不見,故意淡化它,孩子好的時候,戴上放大鏡擴大化,在我們的表揚聲中,孩子會越來越帶勁,家長就越來越輕松了。
【人生哲理故事系列】
不 同
意大利著名影星索非亞羅蘭自小就想成為電影明星,她16歲時來到羅馬,打算在這里圓自己的演員夢。可是很多人都對她說她的自身條件太差——個子太高,臀部太寬,鼻子太長,嘴太大,下巴太小,也就是說,她的外在條件無一能夠跟人們所想象的那種演員外型吻合。就連著名的制片商卡洛也跟她說,如果她真想干這一行,就得把自己的鼻子和臀部“動一動”。但這遭到了索非亞的強烈反對。她說:“我為什么非要跟別人一樣呢?”幾年后,她成功了,那些有關她“鼻子長,嘴巴大,臀部寬”的議論也無聲無息了,這些特征反而成了美女的標準。
法國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十來條毛毛蟲放在一只花盆的邊沿上,首尾相連,圍成一圈,花盆周圍不到6寸的地方,撒了很多毛毛蟲喜歡吃的松針。這時候,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行走。一個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毛毛蟲還在不停地,堅韌地團團轉。一連走了七天七夜,終于因饑餓和勞累而相繼死去。這其中,只要有一只稍微與眾不同,情況可能就會完全是另外一種模樣。
啟示:我們常常會以“我和某某很相似”而自豪,這個“某某”又常常是在某一方面有特長的人。可是,哪一個出色的人不是因為和別人不同才脫穎而出?總是追求和別人相同,最終不是諸事平平,便是饑餓而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