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龍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14.145
摘 要:羽毛球是世界第二小球類運動,在世界各地深受喜愛。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人們更加注重健康,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日趨增加,羽毛球運動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筆者對西北民族大學經常參與羽毛球運動的學生進行相應調查,找出羽毛球運動損傷發生頻率較高的部位,做出較為詳實的、客觀的損傷發生機理并且給出相應的預防措施,以減少羽毛球運動損傷發生率,對羽毛球運動參與者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延長運動年限。
關鍵詞:羽毛球運動 損傷 損傷成因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5(b)-0145-02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西北民族大學羽毛球協會會員以及體育學院羽毛球專修、選修學生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該文首先通過對研究專著、文獻期刊、學術論文進行查閱,對高校羽毛球運動損傷情況進行了解,擬定論文題目。
1.2.2 問卷調查法
針對該文研究的問題,制作出相應的調查問卷,在該校羽毛球協會會員以及體育學院羽毛球專業學生抽取1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其中體育學院40份,非體育教育專業學生60份;收回問卷情況:體育學院收回問卷38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問卷38份,有效問卷率100%;非體育教育專業回收42份,回收率70%,其中有效問卷39份,有效問卷率達到92.8%。
1.2.3 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
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并進行邏輯分析,以了解運動損傷情況和損傷原因。
2 大學生羽毛球運動損傷特點
大學生有著獨特的生理、心理特點,針對這一客觀原因,筆者對校羽毛球協會和體育學院羽毛球專修、選修的學生做了一個關于羽毛球運動損傷情況的問卷調查,該問卷調查主要涉及因參與羽毛球運動造成損傷的具體受傷部位、受傷后的癥狀、是否處理損傷以及具體的處理方法,旨在找出大學生羽毛球運動損傷的高發部位、傷后的處理方法是否得當,從而緊密結合事實,給出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采用問卷調查對該校學生羽毛球運動損傷傷情進行相應調查,通過后期對數據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2.1 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運動損傷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體育學院專、選修學生羽毛球運動損害有以下特征,由調查反饋的情況可以看出,肩關節損傷占31.6%、肘關節高達55.3%、腕關節損傷占15.8%、膝關節占23.7%、踝關節15.8%、手腳起泡42.1%,由此可見,肘關節是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運動損傷的高發部位,主要是由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肌肉力量相對于其他非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較大,但是由于不正確的擊球動作導致損傷發生;踝關節損傷的發生率較小,主要由于體育學院學生基本都有較為專業的羽毛球鞋等,能夠對踝關節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
2.2 該校非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運動損傷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非體育教育專業(主要涉及部分羽毛球愛好者、該校羽毛球協會部分成員)學生損傷情況不容樂觀,主要損傷集中在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以及由于摩擦導致手掌、腳底起泡,且發生率都很高。其中,手腳起泡這一類開放性損傷的發生率高達79.5%,肘關節和膝關節的損傷率分別達到74.4%和69.2%,其損傷率遠遠高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通過調查分析得出:非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學生不具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缺乏運動前必要的一些準備活動、運動器材(羽毛球拍、羽毛球鞋)的不合適、羽毛球動作不規范或者直接錯誤。
3 羽毛球運動損傷的成因分析
3.1 羽毛球運動閉合性損傷分析
3.1.1 羽毛球運動肩關節的損傷成因分析
肩關節是人體典型的球窩關節,穩點性較高,且高校大學生年齡一般都已經20多歲,身體各個器官基本發育成熟,關節穩定性較高,在羽毛球運動中一般不易造成脫臼。肩關節的運動損傷主要表現為肩關節腫脹感、肩關節韌帶拉傷、肩袖損傷[1]。其中肩袖損傷更為常見,在人體站立位雙臂由側下舉向側上舉過度過程中,隨著角度地不斷地增大,肩部會有很明顯的疼痛感,并且感覺有異阻礙感覺,這也是判斷是否為肩袖損傷的方法,肩袖損傷產生后肩關節有強烈的不適感,并且伴隨有活動障礙,在停止羽毛球運動一段時間后癥狀會有改善,并且會消失,但是當再次參加羽毛球運動后,又會復發。
3.1.2 羽毛球運動肘關節的損傷成因分析
肘關節是復關節,結構比較復雜,羽毛球運動中常見的損傷主要是肱骨上踝炎,又俗稱羽毛球肘,羽毛球肘主要是由于擊球動作不正確造成的,在擊球過程中,手掌過度向上翻、向后彎曲頻繁,手腕處反復的錯誤動作導致肘關節處的肌肉和肌腱長時間違背生理學上的受力特點;上手發球時扭轉手腕加一些旋轉;反手擊球動作擊球時機過晚等,都是導致羽毛球肘的重要原因之一[2]。相對于其他損傷,羽毛球肘的危害還是不容小覷的。
3.2 羽毛球運動開放性運動損傷成因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羽毛球運動中開放性損傷的發生率很高,發生率達到了85.3%,從調查表現出的結果來看,主要集中在手腳起泡。
羽毛球運動中,手掌是直接接觸器材(羽毛球拍)的,由于球拍的握柄不合適,手膠硬度較高,吸汗性能不好;活動時間較長,動作不正確;初學者擊球時球拍未握緊,握力較差,擊球時又經常打不到球,使球拍把柄與手掌的摩擦轉動[3],導致手掌起泡;腳掌起泡主要是腳掌與襪子、鞋過度摩擦造成的。
4 羽毛球運動損傷預防措施
4.1 羽毛球運動閉合性損傷預防措施
4.1.1 肩關節損傷預防措施
(1)運動前做好熱身準備活動,充分活動好關節,做適當韌帶拉伸運動、適當的俯臥撐、肩部繞環等來充分的活動關節。(2)擺正好運動態度,在運動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對于體育學院學生來說,更多的是克服疲勞,由于專業課安排不合理,一些學生往往剛剛進行其他專項訓練又投入到參加羽毛球訓練中來,身體處于極度疲勞狀態,注意力無法高度集中。作為羽毛球運動者本身要有充分認識,盡快調整狀態,投入接下來的羽毛球學習中;學校在安排課程時要適當調整高強度專業課分配密度,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休息。(3)加強對肩關節的力量訓練,多做俯臥撐等運動,加強三角肌、胸肌、背部肌肉以及深沉肌群的力量,提高肩關節穩定性。
4.1.2 肘關節的損傷預防措施
(1)初學者在選擇羽毛球拍時,選擇適合自己手型的羽毛球拍拍柄,另外手膠也應該及時地進行更換。(2)在進行動作定型時,要嚴格按照羽毛球教練或者老師的動作要求,不可出現擊球時手掌向上、向后彎曲頻繁、隨揮動作不完整,以上錯誤動作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加重肘關節負荷,肘關節損傷的幾率就會加大;另外,對于經常打羽毛球的學生來說,日常羽毛球運動不要過于隨便,動作懶散不到位,也會導致羽毛球肘發生。(3)加強對前臂肌群力量的訓練,可以采用通過雙手握力練習來加強前臂力量。
4.1.3 腕關節的損傷預防措施
(1)打球者根據自身力量,選擇重量合適自己的羽毛球拍,力量較弱的,選擇羽毛球拍重量在260~320 g之間,力量比較好的可以酌情增加;也可以在羽毛球拍上加減震條,適當地減少羽毛球拍的磅數來減緩擊球時的沖擊力,來保護腕關節。(2)加強腕關節力量,可以做啞鈴轉腕動作來加強腕關節力量,平時也可以拿一個廢舊的羽毛球在手上用力捏,該方法對加強手掌、指關節的力量和穩點性也有很好作用。
4.2 羽毛球運動開放性損傷預防措施
(1)選擇符合自己手掌大小和手型合適的羽毛球拍。(2)勤換拍柄手膠,選擇吸汗性強、柔軟的手膠。(3)增強手掌握力。(4)穿著吸汗性強、較為舒適的純棉襪子;選擇大小合適的專業羽毛球鞋。
5 結語
該文結合羽毛球運動動作、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特點,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對大學生羽毛球運動損傷成因進行簡要分析,并且根據分析給出一定具有較強操作性的預防措施,希望給羽毛球運動者提供預防運動損傷的方法和手段,進而在羽毛球運動中減少因為各個方面的、主觀的、客觀的原因造成的運動損傷,使羽毛球運動者能夠真正達到通過羽毛球運動增進學習生活樂趣、強健身體、享受大學美好時光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鐘志玲,黃治官.羽毛球訓練中肩袖損傷的處理與預防[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6(6):78-81.
[2] 鮑勤.羽毛球運動常見的運動損傷及防治[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4(2):56-61.
[3] 蔡寧.網毛球拍設計中的材料與工藝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9.
[4] 許燕明.羽毛球運動中膝關節損傷的預防與治療[J].哈爾濱體育院學報,2007,27(4):32-36.
[5] 鮑勤.羽毛球運動常見的運動損傷及防治[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