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點選擇
應選擇在水源充足,水質清新,上游周邊無污染源,排灌方便、高進低出,交通方便、車輛能直接到達池邊,池底為泥沙質、壤土的地方挖池建塘。其中尤以泥沙質為佳。
二、池塘規格
1.面積。每口池塘以1~3畝為宜。太小,水質易突變;太大,不好管理。
2.水深。1.7~2.0米。太淺易缺氧。水體深,水質穩定、養殖容量大、增產潛力亦大。
3.形狀。以長方形,東西長、南北寬最為理想。但在實際建池中尚應按自然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以投資省、工程量小、易施工為原則,擇優而定。
三、機械設備
1.增氧機。采用 1.5千瓦涌浪式增氧機,一般1~3畝的池塘配備1臺,5畝池塘配備兩臺。
2.自動投餌機。采用220伏單相照明電源,功率90瓦,料箱能裝80公斤料,投餌面積80平方米的投餌機。自動投餌機可安裝在池中部,拋灑遠程達10米,拋灑面積為80平方米,飼料投喂完畢(每餐的投喂時間設定為1小時左右)可自動關閉電源。一般面積在20畝以內的池塘安裝1臺即可。
四、清塘消毒
冬季干池,清除塘埂雜草、池底多余淤泥(黃顙魚為底層魚類,淤泥越少越好,一般保留5厘米厚左右),讓池底凍曬干裂。池底經風吹、霜凍、曝曬,變得干燥疏松,增加了與空氣的接觸面,有利于底泥中有機質的分解。放苗前10天左右,每畝用75公斤生石灰化水趁熱全池潑灑。
五、魚種放養
1.準備工作。放養前4~6天注入新水,進水口用雙層密網過濾,防止敵害生物進入池塘。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
2.魚苗質量。選擇體質健壯、活力強、游動敏捷、光澤鮮艷、規格整齊、無傷病、無寄生蟲附著的健康魚苗。
3.魚苗規格。全雄黃顙魚為體長3厘米的夏花苗,配養25克/尾重的鰱、鳙魚。
4.放養密度。全雄黃顙魚放養量為10000尾/畝,鰱、鳙魚放養量為100尾/畝(鰱、鳙比例為9∶1)。鰱、鳙能濾食水體中多余的浮游生物,起到調節水質、防止水體富營養化的作用。草魚、鯽魚、鯉魚的搶食能力強,會與黃顙魚爭食,不宜搭配混養。
5.放養時間。當水溫基本恒定在24℃以上時即可放苗。福建省古田縣一般在6月中旬放養。搭配的鰱、鳙魚應在黃顙魚放養15天后再下池,以利于主養魚生長。
6.魚苗消毒。用100公斤水、40公斤食鹽和80萬單位青霉素配制成藥浴溶液,魚苗放養前在此溶液中浸浴10~15分鐘(具體視當時的水溫和魚體忍耐度靈活掌握),可有效地防止各種細菌性疾病和水霉病的發生。浸浴可在帆布桶內或在鋪墊薄膜的船艙中進行。
7.注意事項。
(1)同一口塘,要放同一規格的苗,并一次性放足。
(2)運苗容器里的水溫與池塘水溫的溫差要小于2℃,若溫差太大,要進行緩苗調溫處理,即先把裝苗的尼龍袋連苗帶袋浸泡于池水中,半小時后,解開袋口并往袋內少量多次地添加池水,直到袋內水溫與池塘水溫相近時,再行放苗。
(3)有風天氣,應在池塘的上風處放苗,讓魚苗自動隨風分散于水中,避免被風浪拍打群集、擁擠于岸邊而造成窒息或損傷。
六、飼養管理
1.飼料種類。前期選用鰻粉料,一個月后改用黃顙魚專用人工配合膨化料(蛋白質含量不低于38%)。
2.投飼方法。初期,將鰻粉料加水捏成團狀放置于池邊四周,讓魚苗均勻攝食。由于黃顙魚口裂大,一個月后,就可投喂直徑1.0毫米小號料,以后隨著魚體的增長,粒徑可逐漸調大。一般30天后調為直徑1.8毫米的顆粒料,60天后調為直徑2.5毫米的顆粒料,90天后直到出塘投喂直徑3毫米的大號料。投喂顆粒料時,可先在自動投餌機正前方水域進行人工撒餌誘食。3天后,采用自動投餌機馴養,其方法是待投餌機空轉10分鐘后再投料;一周后,只要聽到投餌機馬達聲,魚苗就能迅速圍攏集群覓食,此時再轉入正常投喂。
3.日投喂次數。一日3次,上午8時、12時和下午4時各1次。早、中午投喂量各占全天的1/4,傍晚占1/2。
4.日投喂量。水溫15~20℃時,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2%~2.5%,20℃以上時為3%~6%。水溫高于30℃時或低于10℃時,黃顙魚很少攝食,可減餐減量或停喂。一般晴天多投,陰天少投,具體要結合天氣、水質、攝食等情況靈活掌握。
七、日常管理
1.水質管理
(1)水位調控:前期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后期逐漸加深至2米左右。
(2)及時換水:高溫季節每7~10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全水量的10%~20%。
(3)定期施用微生態制劑:高溫季節定期施用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等微生態制劑調節改善水質。但在潑灑消毒、殺蟲藥物的前后3天內,不宜施用微生態制劑,以免影響效果。
(4)適時開機增氧:黃顙魚喜清水、需高氧,要求池水溶氧量要達5毫克/升以上。長時間低于3毫克/升,食欲下降且易發病。養殖期間,一般晚上9點開機至次日8點,陰雨、悶熱天,全天候開機。
2.巡塘。堅持每天早晚巡塘,重點防止缺氧泛塘事故。同時,要觀察記錄天氣、水溫、pH值、溶解氧含量、透明度、投餌、病害以及魚的攝食、活動、生長等情況,及時制定相應管理措施。
八、病害防治
全雄黃顙魚抗病力強,疾病少,但飼養管理不善也會發生病害。防治細菌性疾病,定期潑灑強氯精或37%甲醛溶液,每立方米水體用量分別為0.3克和20毫升,結合內服沙星類藥物。防治寄生蟲病,每立方米水體潑灑0.7克銅鐵合劑(硫酸銅0.5克、硫酸亞鐵0.2克)。當細菌性疾病嚴重時,可拉網集中用37%甲醛溶液藥浴5分鐘,每立方米水體用50~60毫升,一般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每半月潑灑1次生石灰(15公斤/畝),既能防病,又可調節水質。黃顙魚為無鱗魚,對敵百蟲較敏感,應慎用。
九、捕撈與銷售
一般飼養6個月后,個體體重可達200克左右,此時可進行捕大留小,均衡上市,提高產量,增加效益。
(福建省古田縣平湖鎮水產技術推廣站 劉開鳳 郵編:3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