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寶玉
人類在遺傳學方面的研究已經證明,人類的很多行為和心理,是在遺傳和生活環境中共同作用并發展起來的。人類的很多心理行為都是受到遺傳的影響,如,情緒的波動大小、性格的內向或外向等。不得不說,遺傳因素是心理發展的前提,對心理健康方面產生的作用在研究中得以被人肯定。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單位,也是兒童最早接觸的生活環境,是兒童個性形成的重要場所。近年來,對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關注比較高,研究證實了,在離異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比在完整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性格要孤僻和冷漠得多,而且特征明顯。這樣的兒童缺乏安全感,在人際交往中不合群,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說,穩定的家庭環境對于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一、解決問題的思考
(一)政府有關部門要嚴抓共管
1.增加學前教育投資。政府相關部門要嚴格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將“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有所教”等精神與學前教育的重要性結合起,重視幼兒園教育投資的必要性。3-6歲的孩子可塑性大,是人一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自律意識和規則意識初步培養形成的重要時期。同時,重視規范各類名目的培訓機構,制定幼、小、中的銜接,讓幼兒可持續發展,政府既然對低保、醫療、營養等民生問題如此重視,為什么就不能積極投資建設規范的幼兒園及培養幼兒教師的機構?所以,政府要規范、引導學前教育,重視兒童真正的感受,態度是關鍵。
2.組織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制定相關有權威性、可操作性的制度、規程。一是把幼兒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的管理范圍,制定細化的管理制度;二是將學前教育教學績效考評納入到黨政年度考核,嚴格督導、考評幼兒園規范辦園、依法辦園;三是積極給予扶持辦園。這是解決問題的組織保障。
(二)幼兒園要遵循幼兒發展規律,規范辦園行為
幼兒園必須依據《綱要》、《指南》等,把握教育教學的理念和目標任務,強化管理,帶領教師銘記“將教育回歸生活融入生命”的思路,思考“遠離自然的生活是不健康的生活,遠離田園的生活是令人焦慮和充滿壓抑的生活,沒有美感的心靈,就沒有健全的心靈;沒有對自然的熱愛之心,就沒有健康的人格”的問題,倡導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使幼兒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自覺地修正不足,主動接受教師的引導和干預。在“玩的游戲”中讓幼兒的觀察、思維、想象、表達、動手、創造能力得到初步培養,形成幼兒鮮明的個性和獨特風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他們品嘗到成功的愉悅,促進幼兒的綜合素質,這才是我們幼教工作者要思考的嚴肅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標新立異和迎合家長。
1.規范制度,激勵和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是抓好幼兒園管理工作,確保幼兒健康安全的保證。(1)狠抓師德制度建設。(2)常抓教研制度建設。(3)抓安全管理制度建設。(4)抓常規管理,努力使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2.重視本土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本土資源教育活動”是將幼兒園存在的教育資源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選擇和優化創造性地利用本地資源優勢,逐步形成適合本地區條件及教育對象的課程,以改善和提高幼兒園管理和教育質量、促進師幼共同發展為目的的教育活動。(1)結合本園實際和本地資源組織園本教研活動。根據《綱要》的要求確定以特色課程活動為主體,充分挖掘與利用本地人文環境及本土資源,組織有科學性目標性的園本教研活動,使教育活動切近幼兒生活。(2)充分運用本土資源讓區角活動更富吸引力。重視“動手是幼兒最主要的學習方式”理念,讓活動區教學的全過程體現出幼兒選擇材料的自主性、操作性以及對粗淺知識的自我發現。(3)全方位開發社區教育資源。(4)創設互動墻面,讓環境成重要的教育資源。
3.關注健康教育,重視民間體育游戲活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綱要》等都將幼兒健康放在第一位,“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但目前,因體育游戲活動沒有引起部分幼兒園的重視,或者用高檔游戲材料而使老鷹捉小雞、踢毽子、打沙包等具有濃郁的民間地方特色的幼兒游戲逐漸丟失。其實民間游戲簡便易行、經濟實惠、深受幼兒喜愛,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除達到《指南》目標外,還可培養幼兒機智勇敢、團結友愛、遵守規則等良好品質。
4.以教育活動為中心抓家園共育。
(1)召開家長會,讓教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充分交流。(2)實行家長開放日。讓家長目睹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情況,感受幼兒園教育工作的艱辛并積極配合。(3)充分利用家長資源。(4)進行親子互動活動。(5)展示幼兒作品。把每個幼兒的作品在園內的走廊或宣傳欄內、活動室主題墻創建文化墻,讓家長參觀、欣賞,使幼兒有成功感,家長有自豪感。(6)組織學期教育成果展示。在學期末以班為單位,邀請全班家長參加教學成果匯報活動,當家長看到孩子經過一學期在幼兒園的生活,取得較好的進步時,滿意感就寫在臉上。
心理健康教育是幾年來在現代教育新形勢下產生的新事物,作為學前教育的教學工作者,必須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了解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存在的實際問題,探索積極有效的途徑來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并最終實現孩子的全面發展,這是與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相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