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彩霞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隨著初中音樂教材的改版,迫切要求音樂教師弄清、吃透新課本的編寫目的,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新教材中的藝術特色,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獲得審美體驗,進一步感受音樂學科的藝術魅力。
一、挖掘音樂的感受性,讓學生直觀感受音樂
音樂是一門具有抽象性特征的學科。因此,人們很難用語言描述其具體特征。初中學生由于各種原因,他們對音樂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用多種形式激發他們的思維,讓學生完全處于音樂氛圍中,充分體驗音樂表達出來的情感。例如:學生比較熟悉的《長江之歌》這首樂曲,如何才能讓學生體驗到其中雄壯的旋律?怎樣才能感受那氣勢宏偉的場面?為了讓學生得到真切的感受,筆者從網絡中搜出這首歌的MV并通過多媒體播放。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把其中旋律線劃出。1=F 4/4 3 4| 5315|6- -23| 45 54 · 3|3 - -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這首歌中旋律線走向,從而直觀地感受到那高亢的旋律,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獲得審美體驗。接著,我們采用輪唱的辦法,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唱另一組跟著學唱,相互之間交換進行;再讓一組唱曲譜另一組加歌詞,也互相交換地進行。從而調動學生學音樂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二、挖掘音樂的人文因素,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如果從廣義的音樂教育劃分,那么初中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因此,義務階段的音樂教育具有特定的涵義。這是因為基礎音樂教育比任何一種形式的音樂教育都更能體現其本質。音樂教育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品格塑造,有著明顯的育人功能與特征。因此,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中小學開展音樂教育并不是要培養什么音樂家,而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音樂教學并不是專業教育或職業教育,不是要通過音樂教學培養音樂家。其直接的根本目標是育人。因此,我國的音樂教育目標揭示了初中音樂教育的本質,清晰地闡釋了義務階段音樂教育的目的。初中音樂教學中需要弄清一個重要觀念:義務階段的音樂教育是一種美育,以體現學生獲得審美能力為目的。例如:作品《春天的腳步》、《希望的田野》、《故鄉的云》等。所以,初中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的過程,讓學生初步獲得審美能力。
三、挖掘音樂藝術的表現性,構建互動音樂課堂
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因而,音樂藝術具有一定的表現性。音樂藝術深深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初步獲得審美能力,加快學生高尚人格的發展。優秀的音樂作品為什么總能深深地感染我們,就是因為它有著和諧的節奏與優美的旋律。對于音樂教學而言,我們不能過分強調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練習,而需要給學生參與與表現的空間,獲得享受音樂審美的樂趣。所以,教師應該把教材看做一個著眼點,讓學生充分享受音樂之美。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揚鞭催馬運糧忙》這首優美的樂曲時,按照這首樂曲中的各段音樂節奏重新編排幾組簡單的舞蹈動作與擊掌拍節奏以開展課堂互動。如根據第一樂段中的“5 53 i i6 5i 63 5-|| ”,編排一段蒙古族舞蹈“拉馬揚鞭“。然后是“5 · 6i · 62 · 3265- ||”,這是東北秧歌中的“秧歌識字步”。最后,根據高潮部分中的節奏,采用三種不同的擊掌拍節奏的形式完成。通過這樣的音樂欣賞,所有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從而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四、挖掘教材中的情趣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中學音樂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并不只是教會學生唱歌,更重要的是怎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音樂藝術實踐活動。”開展音樂藝術實踐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創作音樂的樂趣。所以,我們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旋律填空。例如:11| ( ) | 5 5|5-| 44 | ( ) |23|1-||。當學生思考后,能把它正確填起來,共同演唱。基本會唱后,開始討論這樣的創作是否悅耳?哪些地方好聽?那些地方不好?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這樣,開始的時候設置兩個空,然后逐漸增加到三個、四個……然后開始填歌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實踐與創造能力得到培養。1=D 2/4 11| 34|55|5- | 4 4|3 1|2 3|1-||。教材中的情趣性得到了挖掘,培養了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應該說,進行簡譜教學是所有音樂教學內容中的難點問題。因為學生認為簡譜是最乏味的知識,參與率非常低。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努力讓簡譜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五、挖掘音樂題材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
新教材中設計了很多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但是,這樣的情境中往往包含很多問題,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挖掘課本中編者在情境中設置的問題。問題的設置總存在一定的目的性與適應性,要實現教學目標就要提出具體問題。而目標是問題的方向與依據。提出的問題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太難或太易不利于學生思維的訓練。為了培養學生對問題思維的感知能力,就要找出懸而未決又必須解決的問題,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為了提高學生對樂器的興趣,筆者從網絡中搜集了很多當今非常流行的通俗歌曲,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學著演唱。然后,把準備好的樂器拿出來要求學生把這些流行的通俗歌曲吹奏出來。學生聽說要讓自己吹奏,立即來了興趣。于是各顯神通,隨即熟悉的旋律便在耳邊響起。因此,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適當指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初中音樂新教材體現了面向所有學生的教育。新編教材的使用還在探索階段,可能很多老師感覺不太適應。但是,只要一線音樂教師多探索、多挖掘,就一定會挖掘出新教材的編排特色,從而讓學生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