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意
在經歷了資本初期的騷動和觀望后,各大手機廠商開始在VR(虛擬現實)領域躍躍欲試,繼三星、HTC和索尼之后,國產手機廠商也紛紛加入了VR戰局。各大智能手機廠商的戰火,即將從手機硬件燃燒到VR領域。

行業大熱,手機廠商跟進
在科技領域,如VR這般在短期內獲得眾多巨頭和資本一致看好的技術并不多。曾經熱鬧無比的智能家居似乎一夜之間就沉寂了下來,眾多科技廠商一窩蜂地轉變方向,涌入了VR市場。從2015年下半年至今,業界對VR的關注持續升溫,以Oculus Rift為代表的先行者引領了整個行業的風向。索尼PSVR、HTC Vive與三星Gear VR廝殺正酣,短暫的觀望之后,國產手機廠商也終于加入了戰團。
在國產手機廠商中,魅族在2016年5月中旬發布了一幅關于“未來實驗室”的招聘海報,這則海報表明魅族的VR項目已經啟動,正在招聘VR研發工程師和產品經理。魅族副總裁李楠對媒體表示,2016年魅族會有VR相關產品推出,外界猜測多半是VR眼鏡。
除了魅族,較早推出VR產品的國產手機廠商還有聯想。2015年11月中旬,聯想與蟻視宣布共同推出一款便攜式虛擬現實設備“樂檬蟻視VR眼鏡”。而在2016年4月的NVIDIA GPU技術大會上,聯想推出了NVIDIA認證的VR Ready電腦。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移動業務集團聯席總裁陳旭東表示:“市場上的VR眼鏡已有很多,市場的剛需還沒有被挖掘出來。今年夏天我們將推出新一代VR產品,基于電腦的方案還在研發中。”如此看來,聯想勢必還會推出不少后續產品。
在聯想推出VR Ready電腦后不久,華為便在4月15日的P9中國發布會上公布了自己的首款VR頭戴設備。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親自上臺介紹這款產品,這標志著華為正式進軍VR領域。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此次是和暴風魔鏡合作,由后者為華為VR提供手機APP和海量內容。
有了華為和聯想的參與,“中華酷聯”的另外兩位自然也不會缺席。據悉,中興通訊5月底將發布了AXON新品,并同時對外發布首款VR產品“中興VR”。中興通訊副總裁俞義方表示:“2K以下分辨率的VR體驗和解析度都很差。真正的VR從硬件上來說,最關鍵是人機交互。”此前,中興通訊與蘇寧達成戰略合作。蘇寧旗下PPTV也與努比亞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優勢資源,聯手打造定制手機,并在VR等領域展開合作探索。
酷派方面,副總裁曹井升表示正在積極布局VR產業,其中VR頭盔和VR眼鏡等產品將于近期面世,并與樂視展開戰略合作。產品硬件由酷派負責,內容則依靠樂視生態,這也是雙方繼2015年資本合作后的一次比較大的動作。據悉,酷派的VR產品還將同步在印度市場推出。而在前不久召開的樂視420發布會上,樂視也發布了專門針對樂Max 2的VR頭盔。此前,樂視曾推出了針對樂1和樂1 Pro的入門級手機VR設備LeVR COOL1,內容則是通過樂視手機上的“樂視界”專用APP來提供。
有了上述這些國產手機廠商入局,小米自然也不會缺席。就在華為公布VR后的第二天,新浪微博里就出現了“小米VR”這個ID。雷軍曾公開表示,VR確實能夠給人震撼的體驗,不過VR要大規模的應用可能還需要至少5~10年的時間。盡管如此,小米還是加快了在VR領域的探索。據悉,小米2015年底就成立了VR團隊,并聯合迅雷投資樂相科技,還籌建了小米探索實驗室。業界認為,一向靠低價掠奪市場的小米入局必然會讓VR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環境成熟,VR市場前景可期
2015年,VR領域還僅僅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廠商。到了2016年,各式各樣的VR產品橫空出世。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環境的成熟和巨大的市場前景。來自第三方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調查顯示,全球VR頭戴設備市場規模將在2016年達到8.95億美元,VR頭戴設備出貨量將達到1 280萬臺,基于智能手機的低端設備將占主導。正因為如此,各大手機廠商才紛紛卡位VR市場,推出了基于智能手機的VR設備。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VR的發展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資本的涌入,第二個階段是平臺技術和產品的產生,第三個階段則是內容,用戶需要通過內容體驗VR帶來的變化。目前,第一個階段已經基本完成,正處于第二個階段。國內智能手機競爭過于激烈,技術瓶頸也越來越明顯,于是各大手機廠商都把目光投向了VR,試圖用VR技術來刺激客戶的新鮮感和購買欲。
從技術上來看,目前的VR產品仍有諸多不足,但已在逐步解決。以消費者最容易接觸到的VR眼鏡來說,無論是專業的VR企業,還是手機企業,VR眼鏡對連接的智能手機屏幕有一定的要求。目前絕大部智能手機屏幕為2K以下的分辨率,長時間觀看會造成用戶眼睛不適,而最佳的屏幕分辨率是4K。另一個則是眩暈問題,由于刷新率和分辨率的問題,長時間使用VR可能會頭暈惡心。目前,許多產品都可以通過增加刷新率來降低眩暈感,NVIDIA最近展示的一項新技術甚至能達到1 700Hz的刷新率。此外,圖形畸變也是造成使用者眩暈的因素之一,目前已經可以通過眼球追蹤技術來解決。總的來說,VR的技術缺陷在逐步減少,產品品質在不斷增強,VR的生態環境開始走向成熟。
目前,Google已經推出了自己的VR平臺Daydream。與HTC Vive以及Oculus的方向不同,Google在VR平臺仍然更傾向于以手機作為整個VR系統的核心。在5月19日舉行的Google開發者大會上,Google副總裁克雷·巴沃爾宣布小米、中興、華為以及HTC成為Google的首批合作商。Daydream對手機的軟硬件都有一定的要求,Google在手機屏幕、傳感器和處理器等方面都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據悉,Daydream手機將在今年秋季陸續上市,三星、HTC、小米、華為、中興與華碩等廠商都有相應的手機產品推出,屆時必定又是一番惡戰。
喧囂背后,內容成為最大挑戰

盡管有資本的大力支持,行業環境也在逐步成熟,但VR的未來顯然不會一路坦途。如今,不少人把VR看作智能手機后的下一個風口。在資本和硬件狂歡之后,內容軟件成為下一個商機。遺憾的是,在國外和國內手機廠商扎堆發布硬件產品的同時,內容卻并沒有跟上,這必將成為影響VR普及的最大問題。
目前,國內VR內容細分品類的代表企業有超凡視幻、大麥幻境、河馬動畫、蘭亭數字、無憂我房、天舍文化與贊那度等。雖然參與者不算少,但真正的優質內容依然沒有出現。過去一年多,各類VR行業大會數不勝數,然而放眼放去盡是VR顯示設備,鮮有VR內容展示,最多也只是樣片。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孫立軍表示,VR是一個超一流的技術,但要解決內容上的品質問題。電影內容所帶給人們心靈的觸動在VR上還無法實現。有VR創業者認為:“現在VR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完成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只是戴上一個頭盔去互動,真正的內容還沒有。”隨著市場消費習慣的逐漸養成,用戶對于VR產品的需求將逐漸從硬件轉向內容。要實現絕大部分VR硬件廠商寄予厚望的高質量游戲和視頻內容,最大的壓力來源就是成本。目前,資本市場對VR內容開發商仍處于觀望階段。據了解,開發一款合格的VR旅游場景至少需要10萬元人民幣,更高階的場景成本則會成倍增加。對于創業者來說,成本太高勢必會導致內容參差不齊。
除了內容,國內的寬帶速率也是制約VR發展的一大問題。以時下的熱門話題VR直播來說,也是噱頭大過實質。體奧動力聯合微鯨電視,在中超等體育賽事直播中提供VR信號。這件事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認為這將徹底顛覆體育賽事直播行業。事實上,暫不說畫面質量如何,目前國內的寬帶速率也難以支撐。愛奇藝CTO湯興曾表示,帶寬是限制VR直播的最大阻礙。華為方面則表示,5G網絡的下載速度有望達到1Gbps,可以很好地解決因傳輸延時帶來的眩暈,但5G商用最快也要等到2020年。

小編觀點
對于眼下的VR市場,還有一部分主流手機廠商繼續保持觀望,如vivo、OPPO、金立和TCL等。在他們看來,聚焦智能手機行業仍是目前重點。即便如此,隨著“中華酷聯”、小米、魅族和樂視的持續發力,也必將推動VR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全行業進入VR領域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擁有核心技術和專利才是關鍵,否則跟風模仿很難會有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