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嶸
【摘要】2014年3月提出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第一次提到了核心素養這個概念,為新一輪的高中課程改革提出了方向。闡述核心素養的含義,地理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對比現行的三維目標育人價值和核心素養育人價值的,可以找到它們的內在聯系,解釋地理核心素養比三維目標的進步之處。
【關鍵詞】地理 核心素養 課程標準 三維目標
2014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把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落實到各學科教學中,深入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1]核心素養將給教育帶來什么?它和現行的三維目標有什么聯系,又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又怎樣的發展和深化?
一、地理核心素養的含義
1、核心素養概念的厘定
核心素養可以有很多種提法,某學科的核心素養,張緒培老師給出了通俗的定義:畢業以后,作為一個公民,學過化學和沒學過化學有什么差異?化學能留給他終身受用的東西是什么?這就是核心素養。[2]
核心素養的提出,目的是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分學科、分學段,細化每個學科、每個學段的任務,構建各學科的核心素養體系。
2、試析地理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
《地理學與生活》一書編撰時,體現出對地理核心素養認識,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應該包含地球科學傳統、文化-環境傳統、區位傳統、區域分析傳統。
李春芬的《地理學的傳統與現今發展》中,提到現今的地理研究應該包含空間與過程的研究、生態研究、區域研究三個方面。
在《地理核心素養的構成和主要特點》中,王向東和袁孝亭認為,地理素養應該包含地理知識、地理觀點、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態度地理情感等。
李家清在《核心素養:深化地理課程改革的新指向》中認為地理核心素養體系包括基于地理空間視角下的地圖技能、地理信息技術能力、國際理解、全球意識、人地觀念、可持續發展等。
綜上所述,地理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有兩種主要思路,一種是根據地理學的傳統來構建,地理核心素養應當包含地理知識、地理空間認知和表達的能力、人地觀念和綜合思維等等,這是是根據地理學本身的學科特點歸納的從供給角度來思考。另一種構建思路是從需求角度出發的,為適應學生的發展,先定義出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這樣的人應當具備哪些素養,然后看地理教育在塑造這些素養中的那些方面有責任。
因此,地理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上受制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定位,下立足于地理學科的特點。
二、地理核心素養的育人價值
地理核心素養決定著它的育人價值。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人類家園的地球表層,人地關系,以及隨時間和空間而變化的一切地表現象,學生通過學習地球表面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從而能夠預計將來的變化情況,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家園,這樣培養學生的“人地觀念”“可持續發展觀念”;地理的兩大特性是綜合性和地域性,它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的空間差異,同時又研究各個地域間地理事物的相互聯系,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建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理念,對人類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對復雜世界及不同類型現象間的關聯具有獨特的洞察力和更全面的理解。
三、現行課程標準的育人價值體現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3]
在課程標準中可看出,對于“地理知識”,是容易測量的。相對于“雙基”,三維目標已經很大程度上的強調了“過程與方法”,但是仍然不夠明確,課程標準沒有詳細的能力目標體系。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容很明確,就是愛國主義情感、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但是依然不夠具體,教師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常常寫“初步形成愛國主義情感”,但是究竟怎樣才算愛國,卻不易測評。
所以在現行的教學評價中,明顯地體現出“重智輕德”的特征。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智育的結果是容易測量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課程標準可能需要新的表達,以強調教育的最終目的。
總之,現行的三維目標雖然開始強調地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但是距離形成地理素養還有一段差距。
四、三維目標與核心素養
教學傳統上比較注重“雙基”,即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從“雙基”過渡到三維目標,是意識到了“雙基”的不完整性。當人們逐漸認識到三維目標依然有缺憾,就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就提出了新的概念——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更直指教育的真實目的——育人,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這個過程是從教書走向育人的不同階段。
從現行課程標準規定的地理課程目標,可以看出“三維目標”注重的是細節與過程,而“核心素養” 則強調了學科價值目標。三維目標提出“要增強愛國主義情感”,但是究竟增強到什么程度卻沒有目標——而核心素養則提出要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人,核心素養是系統地描述出各學段學生畢業時應當具有的特性和修養。所以相比于三維目標,核心素養具有更明確的指向性,在這種明確指向下的地理教學,會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地理味兒,更能體現地理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R]2014.3.30
[2]袁振國.核心素養如何轉化為學生素質[N].光明日報,2015-12-8(15)
[3]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