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學
金秋的九月,丹桂飄香,在這個昂揚的季節里,新一批的高一學子滿懷著希望踏進了人生的另一個起點――高中。“高中”這個的詞語于他們來說既熟悉又是陌生。熟悉的是從小學開始他們的夢想就是考進高中,高中是他們前進的目標,行動的動力。陌生的是,高中是一個全新的知識結構體系,是能力質的提升的重要階段。
高一是整個高中三年的起點,該教給他們哪些知識,培養他們哪些什么能力,當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而我認為應該從高一開始著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內容是豐富的,它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有機融合。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局限于課堂的語文教學,更應該變語文為大語文教學?!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在語文課程總目標中提出 “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首先,在這個指導思想的引導下,運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的訓練。
我要求學生從高一開始進行文學積累,一方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知識面;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要求學生每周看兩篇課外的文章,并做好好詞好句的積累。這一積累行為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因為從小學到初中的語文教學中都有積累這一重要環節。
然而高中階段不單單是積累,還有一項更重要也更難的就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于是我要求學生在摘抄好詞句之后,寫下自己閱讀該文章后的感悟,自己的點滴感想,記錄下與作者的思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也可以寫寫自己從文章中學習到的寶貴財富。通過長期的訓練,學生不僅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有所提升,而且他們的分析表達能力會有一個質的提高。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素養超出了我的意料,他們的思維已不單單是那個我們以為是稚嫩的,不成熟的。
劉翰濘在看了《妥協是中優雅》中寫道:妥協是一種優雅,的確在人生的道路上,堅定自己的信念固然重要,但學會妥協、變通更重要。物極必反,極端的堅持就是固執。固執己見就是磚,有朝一日,這個磚會把你圈死在固執的圍墻里。學會妥協,并不是要你見風使舵、隨風搖擺不定,它是一種謙卑,會讓你在心理上多一些安寧和成就感。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語文素養的訓練。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辈选叭嫣岣邔W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列作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條。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語文素養的培訓。
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一必修一中,第一個單元便是詩歌單元,詩歌單元,尤其是現代詩歌的學習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學習用精煉的語言和新穎的意象表達情意。因而在這個單元的教學中,更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1.要求反復有感情地朗誦詩作。教學中,學生只顧大聲朗讀,卻不注意自己情感的融入。于是,我在教學中,尤其注重學生情感的流入,將自己身心融入到作品中,仿佛自己便是詩人,去感知詩歌的語言魅力?!扒楦惺钦Z文教學的根?!睆挠懈星榈乩首x開始便是培養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的第一步。同時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品的文質美、情感美,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的目的。
2.對所學詩歌進行文學的再創造?,F代詩歌中的語言是精煉的,因而在學習之余,要求學生對詩歌中的一部分內容擴寫成散文詩。這樣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更加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如《沁園春·長沙》的教學中,上闋部分,由“看”字統領了七句描寫湘江的秋景,于是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根據特定的語境去創造,也可以跳出文章,自由發揮寫出散文。結果他們的文章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各個都可以成為散文家。陳燦同學的改寫就令我驚訝: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痹凇端堃鳌返陌殡S下,很快登上了頂峰。環顧四周,群峰冥迷,高低交錯,令人一看方知道何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側目向西而視,但見一輪紅日倚山而息,似頹未頹,將歇未歇。橘紅色的光芒四散開來,輕輕地點在那蒼郁的林中,林子便立即發出了溫和柔和的紅光來,“曉來誰染霜林醉”原來是希望之所為。
再看湘水,滿江的碧綠,自有中遮不住的靈動秀美。沉魚競躍,在江底細石中往來;金鷹展翅,在黃昏的云翳中縱情滑翔。連那寬闊的大舸,也不甘寂寞,在湘水中競爭上游。
絢麗的秋景,多彩的黃昏,明日將再次定格。
3.舉辦人人都是小詩人的活動。必修一第一單元的教學結束后,大家對詩歌有些大致的了解。也了解了詩歌的意象,意境美等。于是我要求學生把自己當做詩人,也來進行詩歌的的創造。有些同學詩性大發,寫出了不錯的詩篇,也有些同學苦思敏想但也有些句子很不錯。班上語文成績比較差的甘思鵬寫出的一句很有意思:說來真是慚愧,通宵還是不會。我看了之后也覺得很不錯,至少知道了詩歌的押韻的運用。另一個語文不是很好的同學也寫出“讓青春的心靈寫滿天真”的優美句子。
4.舉行詩歌朗誦比賽。詩歌單元結束后,在班上舉行了詩歌朗誦比賽,由學生自主報名,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內詩歌也可以選擇課外的篇目,甚至可以拿自己原創的作品朗誦。同時班上組建評分小組,給參賽學生進行打分,評出一、二、三等獎,并給予精神上的鼓勵。這一活動學生也積極參加,踴躍報名。通過這個活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語言的審美力與有所提升,素養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
經過近一個月的語文學習,由于是著眼于著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進行語文教學實踐,在教學中進行了多次針對性的訓練,而且也有持續性的能力培養,現在他們對大語文更加有興趣,敢于表達思想,敢于展現自己的才華。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有目的有計劃地教學實踐后,我相信在三年以后,他們的語文素養會全面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