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省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測作為全年的重點工作,加強指導,扎實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強化重點環節監管
在全年工作中,牢牢把握幾個關鍵環節,組織開展監管工作。一是強化農業生產監管。年初,制定并印發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查記錄本》、《農產品生產記錄本》等5000冊,分發給基層監管人員和農產品生產者,記錄本詳細羅列生產過程禁限用農藥目錄,指導生產者合理使用農藥,詳細記錄監管檢查過程和結果等信息,使日常生產活動和監管工作做到了詳實可查;二是強化農藥使用監管。主要針對農藥生產和使用中存在的農藥非法成分隱性添加等問題,在農業生產用藥高峰季節,分兩個時間段,開展農藥監督抽查。抽查范圍包括農業生產使用的主要農藥品種、歷年抽查中發現問題較多的企業和產品、生物農藥和煙劑產品。2016年,共組織開展隨機抽查農藥產品100個,指定抽查農藥產品100個,抽查生物農藥和煙劑產品10個;三是強化問題品種監管。針對國家在我省例行監測中于遼源市生產基地發現的有關農產品品種農殘超標問題,2016年7月,我處重點組織開展了監督抽查,制定并下發了《關于開展監督抽查工作的方案》,將抽查范圍擴大到長春市。共抽取樣品25個,經檢測全部合格;四是強化重點產品監管。主要對“三品一標”農產品這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風向標,開展證后監管。2016年,委托省綠辦重點對綠色食品開展監督抽查,共抽檢樣品100個,合格率均達到98%以上。五是強化重要事件監管。針對鄰國發生了有可能產生重大環境影響的事件,及時制定報送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預案。事件發生后,按委領導要求,適時啟動應急預案,針對可能造成的農產品污染情況,督促有關地區開展跟蹤監測,并向省政府及時報送了相關信息。
二、強化日常監測
2015年底,省農委制定并印發了《2016年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總體計劃》(吉農質發〔2015〕21號),以國家和省農產品檢測實驗室確證檢測為主要手段、市、縣、鄉速測篩查為輔助手段,開展主要農產品日常監測。一是強化省級例行監測。全年共開展省級例行監測4次。每次例行監測,均制定并下發監測工作方案,規定工作程序,指定監測參數,提出相關要求。從監測情況看,我省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能夠保持較高水平;二是強化省級專項監測。主要對我省地產主要糧油作物如玉米、水稻、大豆、花生以及蔬菜、水果、食用菌、人參等開展專項監測。全年共開展7次專項監測,合格率保持較高水平;三是強化國家例行監測的配合。2016年,農業部將我省長春、四平、遼源列為國家例行監測城市。每次抽查前,均協調相關市縣,下達工作方案,確定抽樣地點,積極配合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呼和浩特),確保抽樣工作順利進行。從監測情況看,我省監測合格率居于全國前列;四是強化速測篩查。在國家和省檢測實驗室開展確證檢測的基礎上,我處還部署指導各市、縣農業部門開展主要農產品速測篩查,主要對地產蔬菜、水果進行快速檢測,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確證檢測,有效排查和防范了存在的風險隱患。據統計,各市、縣全年速測篩查抽樣共計10萬個以上;五是強化風險評估。2016年,安排省農科院、吉林農大、農機化中心分別開展了糧油作物、蔬菜、食用菌、農產品包裝物等4個項目的風險評估,對我省地產主要農作物和外來包裝物體存在的風險因子進行評估,查找風險隱患,及時進行防范。目前,評估工作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