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及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如何豐富生活內容成為當前的主流。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將旅游業融合進去,便形成了觀光農業,在此基礎上興起的農業觀光旅游業也越來越受人們追捧。季節變化對旅游業的影響很大,不同的旅游區域有其季節性的特點,可見觀光農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季節的影響。如何改變單一的農業結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觀光農業便成為研究的課題。本文就現代觀光農業的發展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觀光旅游;農業;農業布局
中圖分類號: F59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21.002
無論是農業、旅游業,還是當前興起的觀光農業,其發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季節和地域的影響,要想使觀光農業的發展達到最優狀態,必須充分考慮季節、市場、資源以及各種區位因素等的影響,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地理優勢、經濟水平等條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使得觀光旅游業與當地農業發展相適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觀光農業。
1 觀光農業概述
1.1觀光農業的概念
觀光農業是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旅游業與農業的相互融合,是一種新興的產業,深受人們喜愛。觀光農業發展的前提是打造一個既有農業特色又具有旅游價值的新興產業。觀光農業將信息技術、農業研究、科學技術、計算機技術、藝術等進行整合研究,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狀況、地理位置等,為觀光者提供一個既有濃厚地域特色又具有藝術美感的農業觀光園區,這既與國家當前倡導的生態發展、可持續發展、維護生態等相適應,又能改變以前單一的農作結構,同時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1.2觀光農業的特點
觀光農業因為是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旅游業與農業相互融合的產物,所以其既具有旅游業的特性又有農業的特性。
1.2.1季節性 觀光農業如農業生產一樣,不可避免的受季節的影響,農業季過后,觀光旅游便告一段落。
1.2.2區域性 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農業的發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觀光農業也一樣。我國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地形地貌,由于地勢地貌各不相同,農業的發展也千差萬別。為了適應當地地形地貌、土質條件等,觀光農業的發展也展現出其區域性。
1.2.3生態性 由于農業發展是以種植農作物為主,而多數農作物為綠色植物,綠色植物是食物鏈、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的作用,對生態系統的發展意義重大。
1.2.4經濟性 觀光農業可以說是城鎮化的產物,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們被城市所局限,很少有時間也很難接觸到生長在泥土之中的農作物,難以見到成片的綠色植物,而觀光農業的出現既滿足了城市人口的欲望,又使農業工作人員得到了應得的經濟利益。
1.2.5藝術性 觀光農業的建設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具有極強的觀賞性和藝術性,使人們脫離傳統的游樂場地等,觀光者能夠親身體驗那種藝術美。同時觀光農業的形成還具有極強的文化藝術性。
2 觀光農業的發展
2.1觀光農業發展現狀
觀光農業的類型多種多樣,結構也各不相同,觀光農業的類型一般分為種植觀光、養殖觀光等,種植觀光又分為林業觀光、牧業觀光、漁業觀光、副業觀光、生態農業觀光等。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農業生產資源豐富,這意味著觀光農業在我國的發展也相當樂觀,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逐漸走向富裕,農業、旅游業的發展日趨完善,這都促進了我國觀光農業的高速發展。從另外一種角度講,觀光農業又可分為體驗性觀光農業、游玩性觀光農業等。
2.2觀光農業發展問題及前景
觀光農業因為尚處于初期探索開發研究階段,其發展并不那么迅速、良好,觀光農業的發展深受地域、氣候、季節等的影響,且目前各項研究技術也尚不完善,有待進一步加強。就目前狀況而言觀光農業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擁有廣大的客源及市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觀光農業將為我國經濟、文化等注入新的血液。
3 結語
本文主要以觀光農業發展為主導,分別從農業角度、旅游業角度、觀光農業的發展狀況等不同角度多層次、多思維的進行了研究論述,發展觀光農業是一個緊跟時代潮流并與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等相適應的新興產業,其發展前景十分樂觀,擁有廣泛的客流,是我國經濟、文化中一種新鮮的血液,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盧云亭.劉軍萍,等著.觀光農業[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05):50-53.
[2]劉慧平.觀光農業數據庫設計及其實現初步研究.觀光農業[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11).
[3]牛宇宏.觀光農業的興起,發展及未來.觀光農業[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02):151-152.
[4]朱亮,竇艷芬,王剛.發展旅游農業的思考——薊縣“農家樂”開發實證分析[M].河北農業科學出版社,2008(03):7-9.
作者簡介:郭靜,大專學歷,木壘縣農業技術推廣站,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