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平 徐方 李鵬 李云生 羅茜
摘要:通過早稻栽培,對相鄰省份已通過審定的水稻品種“中佳早29”、“中冷23”、“湘早秈46號”、“金早09”進行適應性生產試驗。
關鍵詞: 南昌縣;早稻引種試驗;報告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21.032
1試驗目的
南昌縣水稻品種引種試驗旨在鑒定相鄰省份同一生態區域已審定水稻新品種在南昌縣種植的生育期、穩定性、豐產性、抗病性、抗逆性等重要特性,為評價新品種在南昌縣的適應性和示范推廣提供科學依據。現將2016年南昌縣種子管理站開展的早稻品種引種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2試驗概況
2.1試驗品種
中佳早29,中國水稻所選育,2015年通過湖南省審定,審定號“湘審稻2015005”;湘早秈46號,湖南省賀家山原種場選育,2009年通過湖南省審定,審定號“湘審稻2009002”;中冷23,中國水稻所選育,2014年通過浙江省審定,審定號“浙審稻2014003”;“金早09”,金華市農業科學院選育,2008年通過浙江省審定,審定號“浙審稻2008023”。對照品種為中早35。
2.2試驗地點
南昌縣涇口鄉北湖村南昌縣現代農業水稻新品種展示園區內,試驗地點土壤肥沃,肥力均勻,排灌便利,前茬為冬閑田,屬雙季稻連作區,試驗田具有當地水稻種植土壤和氣候代表性。
2.3試驗管理
2.3.1試驗設計 采用大區隨機排列,不設重復,四周設5行保護行,每個參試333平方米(0.5畝),大田面積3.2畝,所有參試品種和對照品種在同一田塊種植。參試品種播種期相同,移栽期相同,施肥和耕作栽培管理措施按當地高產田水平進行。生育期特性及田間考查項目與標準按國家農業行標準執行。
2.3.2播種及大田管理 3月20日播種,薄膜保溫育秧。4月20日人工移栽,每畝栽2萬穴。大田施45%水稻專用復合肥25公斤作底肥,移栽后7天追施尿素8公斤。秧田及大田病蟲害防治根據植保部門病蟲情報,做到及時防治病蟲害。
3試驗結果分析及品種評議(見表1)
3.1中冷23
全生育期109天,株高98厘米,株型緊湊,劍葉挺直。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產量比對照增產2.5%。生長整齊,抗性強,建議明年適當推廣。
3.2金早09
全生育期110天,株高97厘米,株型緊湊,劍葉挺直。穗大粒多,結實率高。該品種產量高,比對照增產4.4%。生長整齊,抗性強,建議明年適當推廣。
3.3中佳早29
全生育期105天,株高85厘米,株型松緊適中,劍葉挺直。結實率高,米質優。該品種生育期較短,產量比對照減產6.5%。株高矮,抗性強,建議明年適當推廣。
3.4湘早46號
全生育期106天,株高87厘米,株型松緊適中,劍葉挺直。結實率高,米質優。該品種生育期較短,產量較比對照減產8.2%。株高偏矮,整齊度一般,建議明年繼續試種。
4風險提示和服務措施
以上試驗是雙季稻區早稻引種試驗,應根據品種生育期的長短合理安排播期。浸種催芽時用藥劑消毒,防治惡苗病。科學管理水肥,注意稻瘟病、二化螟、紋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參考文獻
[1] 尚文成,趙群,蔣桂香.淮陰區旱稻品種展示比較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0,(02).
[2]盧錦榮,廖煌忠,邱富基,謝秀松.優質早稻新組合引種試驗初報[J].福建農業科技,2008,(04).
[3]丁炳根,劉綿慶,許敦苑,姚由鋼,劉紅艷,胡華,鄭油慶,占名全,李愛英,胡傳斌.早稻新品種對比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9,(23).
[4]劉宗發,熊清云,胡文秀,喻鳳琴,李中秀.早稻直播品種篩選初探[J].江西農業學報,2007,(02).
[5]劉石長,諶祖新,李訓仁,楊漢輝,龔小蘭.2009年江西省11個早稻新品種的比較[J].農技服務,2009,(09).
[6]張桂英,梁金梅,艾樹民.水稻品種對比試驗總結[J].北方水稻,2008,(04).
[7] 劉鑫.浙江省水稻區試品種性狀差異及其相關性分析[D].浙江大學,2010.
作者簡介:何建平,本科學歷,南昌縣種子管理站,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