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新浪微盤宣布關閉免費個人業務之后,快盤也宣布停止個人用戶存儲服務。如果算上早些日子的UC網盤,今年宣布關閉的個人網盤已達三家。個人網盤從一路走高,到跌落凡間的跌宕起伏,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幾年前,由于移動互聯網的繁榮,以及文件分享和多設備文件共享等用戶剛需,個人網盤在很短的時間里就變得炙手可熱。據不完全統計,包括百度、騰訊與奇虎360在內的個人網盤供應商,不下十余家。不過,從2013年開始,這一行業就開始面臨野蠻生長后的急劇冷卻??毂P宣布關閉個人網盤,僅僅是該行業現象的一個縮影—除了明面上的那些解釋,真正的實質性因素無非有三。
其一,難盈利。商人逐利乃是本性,但個人網盤業務卻往往很難讓投資人找到合適的贏利點。就目前來看,大多數網盤都采用了包月(包年)的收費模式,并提供諸如增加額外存儲空間、加大單個文件容量,以及增加日上傳量等方式來吸引用戶。但這些賣點顯然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吸引人—大多數用戶只是將個人網盤視為分享和進行普通資料備份的工具。也就是說,在個人消費級市場上,鮮有愿意為網盤服務買單的用戶。缺少合適的盈利模式,用戶資源難以變現,也就成為了個人網盤供應商的心病。
其二,寡頭格局已定。據BigData-Research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國內主流個人網盤業務中,百度云以3 786萬人的月活躍用戶數穩居首位,而快盤僅105萬人的月活躍用戶數。盈利難,再加上面對行業寡頭難以獲得突破性進展,中小個人網盤供應商可謂是舉步維艱。
其三,網絡監管逐漸走上正軌。自2014年以來,盜版現象泛濫的個人網盤就是監管的重點照顧對象。如當初紅極一時的115網盤,在多次整改限制后,于2016年3月4日宣布下線“文件發送”功能,淪為了單機網絡備份盤。而4月27日,騰訊微云也緊隨其后,宣布關閉“文件中轉站”功能。既賺不了錢,又有一些難規避的風險,很多個人網盤供應商停止服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個人網盤在缺乏有效盈利模式支撐、行業寡頭出現,以及越來越嚴厲的內容審查政策這三重困境下,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呢?其實,與多年前相比,現在的消費者已經逐漸習慣使用手機內置的云存儲服務。個人網盤供應商未嘗不可以在這一方面進行改進,將個人網盤變為手機提供的基礎服務。在這一領域,已經有了先行者—做得最好的華為網盤,在與華為手機相結合后,截至2015年就攫取了1 371萬的月活躍用戶,足以為后來者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