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只夜鶯,幾乎每天晚上都在林子里唱歌。它的歌聲悠揚婉轉,很能打動人,當地的很多居民都是在夜鶯那美妙的歌聲中度過一個又一個夜晚。由于夜鶯總是喜歡在夜晚行動,很少有人看到過它的真實面目,所以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這只夜鶯長得一定很漂亮,甚至有人還一次又一次地在心里幻想著它有多么的美麗。
幸虧這些人沒有看到這只夜鶯,否則它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一定會大打折扣。有知情的人說:“夜鶯悅耳的歌聲,曾受到詩人濟慈的贊美,但如果你看到夜鶯的真面目,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它一點也不美麗。”一般來說,能發出悅耳歌聲的鳥類,它們的羽毛大多是素樸的,而且多半住在茂密的樹叢中。在這樣的環境里,視覺訊號并不重要,所以它們以悅耳動聽的鳴聲來吸引異性,布谷鳥、夜鶯等就屬于這種鳥類。反之,生活在較空曠場所的鳥類,譬如孔雀、雉雞、鸚鵡等,它們多半是以鮮艷的羽毛來吸引異性。但也許是為了表示造物主的公平,這些鳥類的鳴聲通常是急促、單調、刺耳的。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秉賦,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避開自己的短處,發揮自己的長處,這才是發展的道理。
大朋/摘編